“一带一路”上的物流发展机遇 大产业 一带一路门户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产业 > 飞机产业

“一带一路”上的物流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 www.edailu.cn 2015-05-12 来源:一带一路·重庆经济合作中心    点击:2768次



绸之路连接亚、欧、非三个大陆,跨度异常辽阔且复杂,有许多的国家、民族、宗教与这条道路发生了关系,甚至有人说,整个人类的历史都与之有关也毫不过分。现今要打造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涉及总人口近30亿,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


“丝绸之路”除了陆上交通以外,还有一条主要途径是取道海路,自中国东南沿海港口,往南穿过南中国海,进入印度洋、波斯湾地区,远及东非、欧洲。这一东西方交往的海上交通要道,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也有研究者根据不同历史时期主要的贸易商品,称为瓷器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提出,“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与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由此,“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国家战略视野。


中国科学院地理所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有三条路线,即在空间走向上初步形成以欧亚大陆桥为主的北线、以石油天然气管道为主的中线、以跨国公路为主的南线三条线。目前,针对三条主线展开的经济带规划方案亦在制定中。国内区域范围初步包括西北五省份、重庆、四川、内蒙古和新疆建设兵团。

2013年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和外交部举行的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座谈会上,有西北5省份、西南4省份以及东部5省份参加。西北五省份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南四省份包括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东部五省份为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海南,这五省份主要涉及到海上丝绸之路。


目前西部各相关省份正在加紧布局,陕西、新疆、甘肃、宁夏等西部省份正已开始着手研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


人民大学重阳经济学院研究员孙昌卿向《中国联合商报》表示:“经济带发展需要依托一定的交通运输干线,并以其为发展轴,以轴上经济发达的一个和几个大城市作为核心,发挥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联结带动周围不同等级规模城市的经济发展,由此形成点状密集、面状辐射、线状延伸的生产、贸易、流通一体化的带状经济区域。”


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考验决策者的智慧。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路线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经济效益与政治协调。只有开辟交通和物流大通道,才能实现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打破地区经济发展瓶颈。


地方政府积极“铺路”


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背景下,各省份都在积极规划,并且多个省市总体规划方案已出炉。

1、“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福建,地处东南沿海,位于长三角、珠三角之间,连接两岸三地,是中国距东南亚、东非、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特殊的地理区位使得福建自古就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区域,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顶峰时期也就是宋元时期的主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目前,福建将继续完善以铁路、高速公路和海空港为骨干、主枢纽的交通网络。


2、安徽地处中国最为活跃的长三角经济板块,承东启西,达江通海,是长三角的重要成员,拥有14万平方米和6900万人口。为了实现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快速连通,2014年上半年,安徽开通连接新欧亚大陆桥的货运专列,使安徽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货运时间大大缩短。


3、“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陕西,位于中国大地圆点,承东启西,经过多年发展,具备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拥有亚洲最大的铁路客运站、中国最大的陆地港口,两个功能齐全的综合保税区和两个出口加工区。通往中亚的国际货运班列已成为中欧快线第一列,省会西安是全国六大铁路枢纽之一。陕西省将继续推进交通物流枢纽和国际商品物流集散地中心建设,为企业“走出去”打通物流通道。


4、“一路一带”入海交汇点—连云港,地处黄海之滨,是新亚洲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重点海港城市,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连云港将构建起海陆空内河等多种运输方式结合的立体综合交流网络体系,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双向开放门户,在开放功能国际贸易平台,开放载体等方面不断突破,构建起东北亚西向拓展和中亚地区东向出海的加工生产商贸物流基地。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交通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曾提出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做好陆路、水上和陆水联运通道的布局研究;二是开展区域交通合作,积极推进一些优先项目的建设;三是推进国际便利运输,包括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化协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与周边国家双边汽车运输协定的相关工作;四是积极推进国际物流,鼓励物流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推进物流节点建设,发展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等;五是完善支持保障系统,加强与周边国家或区域在信息系统、交通安全、海事搜救等方面的合作;六是充分发挥国际合作机制的作用。


同时,面临的挑战也是多方面的。如:运输要经过多个国家,地缘政治非常复杂;国内各地区、各部门协调度不够、不了解;民间交往不够等。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金融部主任眭银平向《中国联合商报》表示:“目前我国与中亚国家,以及与丝绸之路沿线重要的干道联系是不够的,包括到中亚、西亚、地中海重要的通道以及波罗的海的重要交通通道的联系。”


物流业加速变革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博鳌亚洲论坛即将召开,物流业也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印发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并提出了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农产品物流、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12项重点工程。而在2015年3月7日,国务院再次印发了《关于同意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跨境电商平台类、跨境电商配套服务类以及重资产类物流公司均将受益。


我国是物流大国,铁路货物发送量、铁路货物周转量、港口吞吐量、道路货运量、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电子商务市场规模、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里程等均居世界第一,航空货运量和快递量居世界第二。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140亿件跃居世界第一,同比增长52%,最高日处理量超过1亿件。


但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去年发布的《中国采购发展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0.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8%,是美国8.5%的2倍有余。跟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当的金砖国家相比也偏高,例如印度为13%,巴西为11.6%。


据乾泰恒物流董事长徐晓梅介绍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是衡量物流效率的标志,该比重越低,表明单位GDP消耗物流资源越少、物流效率越高、国家的经济整体竞争力越强。物流成本高了,企业效益就低了,能够用于研发科技的投入就低了。目前,中国物流业还没有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物流行为单一、服务标准不统一、缺少合作与交流,正成为制约中国物流业走向世界的基本因素。”


幸而,物流业也正在加快变革。从现今物流公司的发展来看,物流公司纷纷触网,阿里巴巴打造菜鸟网络,顺丰、腾讯深入物流领域,华贸物流收购货运仓储公司更是加速了物流行业的竞争。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正推动着中国智能物流的变革。供应链一体化的融合是物流发展的趋势。未来3~5年,随着技术进步特别是“物联网、下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管理科学技术等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互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将与物流业深度融合,这些都会对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促进作用。


作为一个在西北市场深耕十五年的中小物流企业也在抓紧机遇寻求创新,徐晓梅告诉记者:“在西北五省份,我们也根据我们的货流量来进行硬件的改善,比如说,西北整个物流的仓库环境都不理想,我们就在当地找最好的路段和最好的硬件设施来满足我们的物流需求;同时做软件方面规划和实施,根据未来三年的发展需求,2016年初要启动一个项目,在终端建立‘仓储大超市’,这个模式一启动就可以完全实现帮助协议客户在终端的物流需求得到改善,改变目前仓库少、不好管理以及分拨城际之间的物流不顺畅等现状,为客户解决物流管理的匮乏以及人员选择的问题;在软件设施上我们启动了‘代收货款’项目作为增值服务。”


地方政府也在加快提升物流服务质量。服务平台是物流产业发展的依托载体。连云港将进一步优化物流服务功能,规划建设针对上合组织成员国特色商品的展览、展示、交易洽谈、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商品商贸中心,加快建设大陆桥产品展览展示中心、中亚国家商贸集中区等功能平台,积极推动日韩、中亚国家专用物流场站、小商品交易市场建设,不断提升物流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加快建设区域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利用现有的港口作业信息、电子通关信息、检验检疫信息、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等信息资源优势,加快出海口信息服务子平台和上合组织成员国相关口岸信息系统之间在通关、检验检疫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实现面向上合组织成员国共用出海口的海铁联运计划、货物跟踪、海关申报等专项信息服务、构建现代物流企业联盟,创新沿线地区物流合作模式,引导区域内物流企业实体联合,实现政府与企业互补,物流企业之间互利共赢,全面提升沿线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

征稿启事 | 摄影活动 | 图文故事 | 免责声明 | 隐私保护 | 服务项目 | 技术合作 | 职业发展 | 理事会 | 关于我们 | 领导小组 |  项目报送备案 | 我要咨询 | 我要投诉

网站名称:一带一路门户网
主办单位: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行政中心:重庆市级机关综合办公大楼26楼(渝中区人民路252号)
全国服务热线:13901152863(北京) 13308315638(重庆)
企业邮箱:edailu@163.com  464067221@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渝ICP备15000646号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备案号: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1484号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备案号:915001123223910402
技术支持:总部城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Copyrights©2014-2024 版权所有:一带一路门户网(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有限公司)



中央机构网站
地方人大网站
相关媒体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