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在行动】丝路气象服务彰显中国担当 大产业 一带一路门户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产业 > 航天产业

【“一带一路”在行动】丝路气象服务彰显中国担当
一带一路 www.edailu.cn 2019-07-17 来源:一带一路·重庆经济合作中心    点击:11572次

 

 风云气象卫星已成为“一带一路”上又一张“中国名片”,为相关国家和地区提供坚实可靠的数据和遥感应用服务,在搭建国际用户应急保障机制、开展多层次科技人才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开放合作 迎战防灾减灾 

感谢中国为推动区域气象合作、提高发展中国家防灾减灾能力作出的重要贡献。”

“中国气象援非项目取得巨大成功,其捐赠的风云卫星数据接收和处理系统显著提升了纳米比亚气象部门对热带气旋等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农业生产服务能力。”

在日前于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第十八次世界气象大会上,世界气象组织官员和一些国家气象组织代表对中国气象科技服务国际社会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中国在气象服务和气象卫星技术方面,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全球气象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国际灾害数据库统计数据显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灾害损失是全球平均值的两倍以上,且以气象灾害居多。这些地方多沙漠、海洋、高原、山地等无人区,气象观测盲点多,成为天气预报的短板。运行于“天外”的气象卫星可对大气实行全天候、立体化观测,清晰捕捉风云变化,有效弥补地面观测短板。

“中国有意愿、有能力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大的气象保障服务。”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魏彩英介绍说。2018年6月10日,中方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承诺,“愿利用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为各方提供气象服务”。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中方提出“要共建‘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发展航天合作,推动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和气象遥感卫星技术服务阿拉伯国家建设”。同年9月份,气象卫星合作更被列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重要内容。

做好保障服务,过硬的技术是基础。经过50年的发展,我国已成功发射17颗风云气象卫星,目前8颗卫星在轨运行,可对全球和区域范围内的极端天气、气候和环境事件及时高效观测。为使风云气象卫星更好地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气象防灾减灾提供服务,2018年4月24日,中国气象局建立“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在遭受台风、暴雨、强对流、沙尘暴等灾害时,可通过世界气象组织提出申请启动该机制,中国气象局将调动值班的风云气象卫星,对受灾区域实行5分钟到6分钟一次的高频次区域观测,处理生成图像和定量产品,为其防灾、减灾、救灾提供及时的信息保障。

言出必行,就在应急保障机制建立后的一个多月,国家航天局与中国气象局决定将原定位于东经86.5度的风云二号H星,西移至东经79度,使风云系列静止气象卫星可有效覆盖我国全境、“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印度洋和大多数非洲国家。


2018年8月29日,东盟国家灾害性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技术示范培训班在广西南宁开班。(中国气象局提供)


精准服务 共享数据成果

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已经成为全球数值预报模式系统的重要来源,全球应用服务潜力逐步释放。

截至今年6月中旬,使用风云卫星数据的国家数量已增加至98个(包括72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19个国家通过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实时接收风云卫星数据,29个国家已经建成风云卫星数据直收站,26个国家已经注册成为“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用户,风云气象卫星应用平台也已部署在多个国家,为当地提供优质气象服务。

2018年9月14日,针对越南应对台风“山竹”的需求,中国气象局首次启动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服务,开展风云二号F星加密观测,为用户提供478次加密观测数据;

2018年10月30日,针对菲律宾应对台风“玉兔”的需求,风云二号F星和风云二号H星同时加密观测,为用户提供736次加密观测数据;

2019年3月14日,强热带气旋“伊代”袭击非洲东部多国,风云卫星在灾前预警和灾后分析服务中均发挥了支撑作用。莫桑比克气象局局长阿德里托·费里克斯·阿拉牧格为此表示,“感谢中国气象局为我们提供气象卫星产品”。

“风云气象卫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促进共同发展的合作共赢之举,也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举。我们将按照步步为营、逐步推进的原则,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杨军说。

杨军透露,未来,中国气象局计划每年面向一个重点区域,与相关国家合作开展适应性卫星遥感产品研发,产品集中在台风、暴雨、寒潮、强对流等天气系统和植被、水情、火情、雪情等环境灾害监测等方面,并逐步形成风云卫星遥感国际服务规范和相应产品标准;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协商获取用于卫星遥感定量产品校正的陆面资料及观测数据,形成遥感产品的质量检验和分级、应用和反馈、再改进机制;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合作研发面向服务对象需求“云+端”国际气象卫星应用平台及数据获取平台,并提供实时技术支持。

今年6月13日,中吉双方代表刚刚签署了《中国气象局与吉尔吉斯共和国紧急情况部关于风云气象卫星服务的合作协议》。杨军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中国气象局还将重点针对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地区国家,研发积雪、洪涝等定制化气象卫星服务产品,并根据国际用户反馈的陆面资料和观测资料对气象卫星产品开展真实性检验。同时,不断加强中国气象局与非洲、阿拉伯国家以及亚太空间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在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和应用等方面的合作。


互通有无 强化应用水平

随着卫星数目不断增加,用户应用平台除了网站之外,还有移动APP和微信小程序等多种平台同步升级改造,致力于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针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定制化产品和服务需求,去年7月份至12月份,中国气象局先后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阿拉伯国家以及非洲国家,发放关于对风云卫星数据和产品需求的调查问卷,目前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国家已经给予反馈。2018年9月份,中国气象局组织召开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服务上海合作组织对接会,介绍了风云卫星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会后收集各国的需求和建议,为升级改造用户应用平台打下基础。

授人以鱼,亦要授人以渔。中国气象局在提升风云气象卫星用户数据获取能力及数据应用水平等方面持续发力。

去年6月27日,中国气象局风云四号卫星产品应用国际培训班开班。本次培训班共招收来自蒙古、阿尔及利亚、朝鲜等15个国家22名国际学员。

参加培训的沙特气象与环境保护总局3位预报员表示:“利用卫星监测和追踪台风等天气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借此可以及时通知公众,提醒他们防御强降水等天气,确保人身财产安全。”

“通过举办国际培训班、提供奖学金、开展双边交流等方式,中国气象局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卫星遥感人员的有关合作和业务技术交流,我们还建立了‘一带一路’地区国际视频会商机制,制作遥感应用培训在线课程,向各国技术人员提供最新风云卫星遥感科技成果及应用培训。”杨军说,下一步,中国气象局将编写培训教材及手册,资助相关国家气象科研人员来华研修培训,同时派相关技术人员赴5个国家开展现场培训和技术支持,不断强化“一带一路”气象遥感应用领域的“中国力量”。

 

来源于: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征稿启事 | 摄影活动 | 图文故事 | 免责声明 | 隐私保护 | 服务项目 | 技术合作 | 职业发展 | 理事会 | 关于我们 | 领导小组 |  项目报送备案 | 我要咨询 | 我要投诉

网站名称:一带一路门户网
主办单位: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行政中心:重庆市级机关综合办公大楼26楼(渝中区人民路252号)
全国服务热线:13901152863(北京) 13308315638(重庆)
企业邮箱:edailu@163.com  464067221@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渝ICP备15000646号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备案号: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1484号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备案号:915001123223910402
技术支持:总部城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Copyrights©2014-2024 版权所有:一带一路门户网(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有限公司)



中央机构网站
地方人大网站
相关媒体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