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等多个方面,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需要高校提供直接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发展的理论与技术成果和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这必然对高校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在丝路研究方面做的基础性工作
作为我国西北地区建校最早的综合性大学,西北大学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明确提出“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重任”的办学理念,在丝绸之路的研究和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
一是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遗产保护。早在西北联大时期,就首次对丝绸之路凿孔之旅开创者张骞墓进行了科学发掘和研究。黄文弼教授将考古、历史、地理、宗教等学科相结合,开创了丝绸之路研究的新途径,被称为“中国西北考古的第一人”;王子云教授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开创了丝绸之路中国艺术考古的先河。
二是丝绸之路沿线的多种文明交往与融合。学校重点对早期丝绸之路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中华文明与阿拉伯文明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彭树智教授归纳出的“文明交往理论”,被评论为我国世界史研究的三大理论体系之一。
三是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西部蓝皮书)》,提出了丝路沿线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咨询建议。
四是丝绸之路沿线石油勘探合作开发。重点围绕“新构造与环境变迁和地质灾害”“中国西部含油气盆地与油气资源评价”与“丝绸之路沿线多种能源的合作勘探开发”等方向,开展理论研究和合作开发工作。
五是丝绸之路沿线国际学生培养。2000年至2013年,学校已经培养中亚各国留学生1000余名,所学专业主要集中在石油地质勘探、国际贸易、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汉语教育等专业,对中国和中亚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发挥着重要作用。
丝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下的新自觉
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后,我们认为这是西北大学融入大区域发展,推进国际化的重要机遇,由此对丝绸之路研究有了更高的新自觉。目前学校已经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构建了丝绸之路研究专家团队和实体性质管理机构。在陕西省政府支持下,西北大学于2014年1月正式成立了实体机构“丝绸之路研究院”。目前有专职人员13人,签定了协议书、承担具体项目的兼职研究员50人,办公场地500平方米,政府和学校提供项目经费和办公经费支持。组织机构的建立为学校丝绸之路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重要研究成果。学校继续深化丝绸之路沿线的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14年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疆巴里坤石人子沟遗址群多学科综合考古研究报告”。同时搭建国际考古协同创新平台,开展丝绸之路国际考古合作研究。2013年12月30日,西北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在连续3年开展天山山脉西段考古调查的基础上,双方准备选择重点遗迹进行考古发掘。组织编写《中亚文明史》,2014年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明交往视野下的中亚文明史研究”,力求形成以我国学者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的中亚文明史观念。承担的中国地调局“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综合调查评价”项目已正式启动。
集中学校优势力量办好中亚学院。中亚学院设置了中亚文明史、国际贸易、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工程控制、矿产资源勘探与开采、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汉语言等七个专业。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的一些大学签署联合发展中亚学院的协议,并设立了中亚留学生奖学金。2014年春季招收中亚留学生118人,秋季招收中亚留学生人数166人。同时,积极探索政府与高校、高校与企业协同培养留学生新途径,已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丝路建设千人计划”培训项目,计划用10年时间面向中亚地区培养1000名应用技术型人才。
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大学术会议。2014年,学校牵头举办了“奥斯曼帝国与现代土耳其研究”、“丝绸之路考古与文物保护”、“宗教与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选择与陕西对策”、“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新时期西部大开发”高层论坛等重大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对新丝绸之路和欧亚联盟的形成、丝绸之路考古和文物保护、丝绸之路与世界宗教格局的变化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充分释放高校教育科研能量
“一带一路”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应积极响应,以多种方式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使高校的教育科研能量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得到充分释放,还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共同努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相关专业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支持力度。任何一项事业都离不开人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关键在人才。要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相关专业的建设,加大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支持力度,加强相关高校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交流。同时采取措施,吸引我国更多学生去学习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语言和文化,着力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参与丝绸之路事务的能力。
在科学研究方面,需要建设一批有关丝绸之路的研究基地,协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关键性项目的研究。在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公布名单中,有关丝绸之路的研究就达20多项,涉及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边疆稳定和发展、文献整理、历史地理、考古、文学等多个领域,其中不少是直接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科研项目。政府部门可以支持部分高校重点建设一批研究基地,使这些努力发挥更大的活力。
在学术交流方面,需要建设一批学术品牌,促成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高校对一些共同感兴趣的专题展开富有成效的研讨。各国都非常重视通过有影响的学术讨论引导社会舆论朝其战略意图的方向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涉及的问题千头万绪,而维护沿线国家政局的稳定、确保核心国家良好的政治关系、准确界定丝绸沿线国家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加强沿线国家的文化对话等,尤为关键。当前,围绕丝绸之路展开的学术讨论已有不少,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有重要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学术品牌尚需努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