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主题为“变革世界中的中国与欧盟——中欧建交40周年回顾与展望”的中欧关系研讨会5日在国家行政学院举行。中国前驻德大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前会长梅兆荣在演讲中称,中国和欧洲在战略需要、政策定位和发展利益上拥有共同点。“一带一路”战略符合中欧双边的利益,长远看将吸引更多欧洲国家的积极参与。
1975年5月6日,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梅兆荣称,中欧关系发展40年来,有过高潮和低谷,但总体还是向前进步的。中欧关系之所以能够持续焕发强大的生命力,主要源于中欧之间的三个“共同”:一是共同的战略需要:中欧之间没有地缘政治上的根本利害冲突,也不存在历史遗留争端。作为世界上重要的两大经济体,中欧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都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二是共同的政策定位:中欧领导人都看到,双方合作不是零和游戏,而是互利共赢。中国始终是欧洲一体化的坚定支持者,中国愿意看到一个团结、稳定、繁荣的欧洲和一个强健的欧元。欧债危机爆发后,中国一直在为欧方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就证明了这一点;三是共同的发展利益。中欧经济利益和决策互补性很强,是互不可缺的伙伴。欧盟具有技术、管理的优势,可以成为中国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合作伙伴。而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可以为欧洲扩大就业和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在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时,梅兆荣认为,欧洲是“一带一路”的终点站,总的来看,欧洲人对“一带一路”是比较感兴趣的,它为欧洲展现了新的合作前景。比如亚投行成立伊始,英国带头申请成为创始成员国,紧接着德国、法国、意大利也都参与进来。欧洲国家看到加入创始成员国,将来亚洲的基建项目可以参与。这种利益关系并不局限于地理位置,而是能在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实现,欧洲能有利益获取。随着时间推移,项目慢慢的落实下来,欧洲对“一带一路”的接受程度也会越来越高。
“一带一路”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梅兆荣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五通”非常关键。“‘五通’的第一条是加强政策沟通,这就是共商、共建、共享,但绝不强加于任何人。”其次是“道路联通”,他举例子说,现在中国对外推出高铁项目实现“道路联通”的过程中,因为中国的高铁项目里面吸收了一些欧洲国家的高精技术,“对欧洲来说,你也是有利益在里面的。即使不直接参与也能间接得到好处。这是‘一带一路’能吸引欧洲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