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正在开始自己的全球化,“一带一路”就是中国的初始全球化,就是国家利益和需求对中国军队改革的一个巨大牵引。国家正是通过“一带一路”的战略设计,确定了对军队的战略需求。
现在大家都在谈全球化,特别是提出“一带一路”这个概念以后,很多人在解读“一带一路”意义时都讲到了中国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接轨问题。笔者觉得这是个误解,是我们对全球化这个概念的误解。
全球化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吗?
从历史来看,每一个帝国兴起的时候,随着其扩张期的到来,都有围绕其自身展开的全球化,就是说,每个帝国都有它自己的全球化。历史发展到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新的全球化正在全世界蔓延,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吗?很多人都这么认为,其实不对。
这一轮的全球化只不过是美元的全球化,是美国为了向全世界输出美元而推动的全球化运动,所以笔者说这是美元的全球化。在此之前,我们看到的是另一个帝国的全球化,大英帝国的全球化,大英帝国的全球化是贸易的全球化。我们千万不能认为这两次全球化都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其实,这只是小国、弱国无法抵御的大国扩张。
罗马帝国和大秦帝国的全球化
前一段有人从西方拿过来一种理论,说全球化实际上从古罗马时期就开始了,一直延续到今天,全球化的进程断断续续,这完全是概念的混淆。全球化并不是一个绵延不断的漫长历史进程,而只是一个个核心帝国的扩张过程。每个帝国的扩张都会有伴随它的全球化,古罗马有,大秦帝国也有,只不过这两个帝国的全球化由于当时其扩张规模有限,并未遍及全球罢了。
大秦帝国的全球化,首先就是统一七国,车同轨,书同文,钱同铢,统一度量衡。然后征百越,平西戎。虽然它没有完全实现它的目标,但这确实就是它的全球化。罗马帝国限于当时的交通工具和运输能力,以及它的军事力量所能达到的范围,也只是沿着地中海的边缘进行扩张,实现它的全球化。
这一轮美元全球化已进入夕阳时代
后来的全球化,比如说大英帝国,它的全球化是以工业文明革命为基础,然后以贸易文明为其主要的扩张手段展开的全球化。这轮全球化随着一次世界大战、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而结束。
美国的全球化一开始还是接续英国的贸易全球化,大工业基础上的贸易全球化。但是随着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国人开始向全世界各个角落输出美元,它需要所有的角落都接受美元,这时候它推进的就是美元全球化。美元全球化目前虽然还没有结束,但实际上结束的钟声已经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就敲响了。所以这一轮的美元全球化也基本上进入了夕阳时代。
中国正在开始自己的全球化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中国经济的扩张,笔者认为,中国正在开始自己的全球化,“一带一路”就是中国的初始全球化。所以,我们必须把“一带一路”看成中国的全球化,而不是接续美国的全球化。这是中国的崛起,它必然带来一个全球化的新进程,“一带一路”就是它的初始阶段,只不过,中国的全球化将不再是帝国式的劫掠别国财富的全球化。
其实,每一轮全球化的目的,都是要让它能够影响到的地区接受它的发展模式、游戏规则和信用体系,美国如此,英国也如此。那么,中国选择“一带一路”这个发展战略,也应有此意图和含义,但为什么我们不说这是中国的全球化?这是策略考虑,而不是战略考虑。
从战略角度看,这就是中国的全球化,只不过因为现在美国的力量还很强大,它主要强大在两点上:一个是军事力量强大;一个是软实力的强大。这两个强大,还在支撑着风烛残年的美元。因为美元目前还是美国主要的获利工具。
中国非常巧妙的非对抗性战略对冲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当然不能选择跟美国直接对抗。在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情况下,中国采取西进战略,这从战略上讲,是非常巧妙的非对抗性战略对冲。
你别以为我是在躲你,在避让你,其实这恰恰是一种背向对冲。你东移,我西进,表面上好像是我回避你,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战略对冲,所以笔者觉得这一战略选择是一个意义重大而深远的设计。
“一带一路”不能甩开安全意识
中国人有一个毛病,喜欢谈战略,不喜欢谈策略;喜欢谈目标,不喜欢谈指标,这样谈来谈去最后的结果就都是大而化之。有战略没有策略,这个战略就没有实现的可能性,有目标没有指标,那这个目标实现到什么程度算是实现?
这次提出“一带一路”,最担心的就是雷声大、雨点小,谈得轰轰烈烈,最后不了了之。这样的事情我们已经干过多次,但愿这次不是。因为如果“一带一路”失败的话,那对于中国经济甚至中华民族的复兴都可能是非常沉重的打击。
现在有很多官员谈“一带一路”都不谈安全问题,也不谈政治问题,更没有人谈军事问题。甚至有些官员专门强调,“一带一路”没有政治诉求,没有意识形态诉求,完全是一种经济行为。
这种说法,如果是对沿线国家的宣传,是可以的,因为战略意图总是要有隐蔽性的,你对人家说我是带着政治意图来的,带着意识形态意图来的,那谁还接受你?这从对外宣传上讲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假如这成了我们官员的自身意识,就大错特错了。对外宣传说我们没有政治诉求,没有意识形态诉求,没有军事诉求,没有地缘诉求,我们唯一的考虑就是发展经济,互利共赢,把它作为一个宣传口径没有错,但是绝对不能变成我们自身的意识。
现在感觉有些官员是真的要排除这些东西,当他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就已经在自己的意识中排除“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不可避免地内含着的政治诉求,特别是地缘政治诉求,以及安全诉求、意识形态诉求。
中国当然不输出革命,但既然我们现在强调中国价值观,毫无疑问你会通过“一带一路”输出自己的价值观。那么,这个价值观输出其实就是一种意识形态输出。
“奥斯曼墙”如何突破?
另外,在推进“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如果你没有政治诉求,你没有与沿线国家的政治绑定,这将使你处于不安全状态。尤其是陆路的“一带”,几乎全程伴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因素,就是所谓的“奥斯曼墙”。即15世纪奥斯曼帝国攻克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使其庞大的帝国之躯成了阻断东西方的“奥斯曼墙”。300年后,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奥斯曼帝国解体,“奥斯曼墙”轰然倒塌,但是如果你沿这条路走下去,沿途所经之地,全都是伊斯兰世界。这就意味着隐含的“奥斯曼墙”还在。
如何去突破这个隐形之墙?你的价值观和伊斯兰世界的价值观不同,不要指望仅仅靠经济利益的捆绑,就能把大家完全拴在一起。要知道,那些伊斯兰国家也可能只想获利,获了利之后再把你踹开。那个时候怎么办?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大教训
中国企业走出去,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跟那些国家进行经济合作之后,人家得利后把我们甩开,或者人家主观上可能并没有甩开我们的意图,但是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
比如苏丹,我们投资进去了,西方要给我们捣乱,然后当地也有人给我们搞乱,我们硬着头皮顶住,开始没给我们造成太大的影响,我们该挣的钱还是挣到了。这时美国人釜底抽薪,把苏丹变成南北苏丹,我们傻眼了,你的投资在北苏丹,而油田在南苏丹,这个时候,你肯定要受损失。
但我们中国人有一项很强的能力,就是攻无不克的“搞关系”的能力,虽然苏丹分裂了,但是我们“想办法”把南苏丹也拿下。按说,南北苏丹都让你拿下,应该能摆平了吧?可美国又挑起了南苏丹的内战,最后的目标就是让你在这个地方的投资打水漂。
这只是其中一例。实际上我们与所有国家的合作,凡是美国没有参与的美国都要反对。最后的结局是我们在很多地方都铩羽而归,这是我们一开始就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所致。
多管齐下:政治外交先行 军事做后盾
现在,我们又开始新一轮的“走出去”战略行动了,前面吃了那么多苦头,总该接受点教训吧?
“一带一路”怎么走? 笔者认为应该多管齐下,应该让政治、外交先行,军事做后盾。而不是让企业自己单打独斗走出去,凡是企业单独走出去的几乎就没有能够全身而退的。
从现在来看,“一带一路”好像是两线出击,双路并举。其实,“带”是主要的,“路”是次要的。因为你要是以“路”为主攻方向,你就死定了。因为海路这一条,美国战争学院的一个学者最近专门撰文,说他们已经找到了对付中国的办法,就是只要掐断海上通道,中国就死定了。
这话虽然说的有些大,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一点道理,因为美国眼下从军事上讲确有这个能力。这也从反面印证,在“一带一路”主次方向的选择上,我们应确定谁为主路,谁为辅路。如果把“一带一路”比喻成一次作战行动,那么,“一路”是辅攻方向,“一带” 则是主攻方向。
更重要的是要跟整个“一带”上的部落长老们打交道
所以说,对于我们来讲,将来真正重要的是如何经营“一带”的问题,而不是经营“一路”的问题。那么,经营“一带”首先就面临一个与沿途国家的关系问题,即如何先把与沿途国家的关系全部打通。
从我们现在的做法来看,显然不足以保证“一带一路”的顺利通畅和成功。为什么呢?我们习惯上总是喜欢跟政府打交道,喜欢跟执政党打交道,喜欢跟这个国家的有钱人打交道,谁在位跟谁打交道,谁有钱跟谁打交道。这样的话,要想成功就很难。
实际上我们要做的工作是什么呢?既要跟政府、跟执政党打交道,还要跟在野党打交道,而更重要的是,跟整个“一带”上的部落长老们打交道。这些部落长老往往比在野党和执政党的影响力大得多。
我们在阿富汗、巴基斯坦的塔利班占领地区能办成什么事,几乎都是通过部落长老去实现,通过政府基本上干不成什么事情。所以,我们的相关部委、我们的企业,都不能忽略这些区域内的重要关系。
何不拉美日“入伙”?
“一带一路”还有一个到今天都没有人去触及的问题,就是一些人心中的疑问:中国是否想用“一带一路”排斥美国?毫无疑问,美国几乎在所有它没能参与的国际组织和国际行动中,都会扮演捣乱的角色。只要它起不了主导作用,甚至只要它不是发起人,它就会给你捣乱。
看一看APEC。APEC之后为什么会出现TPP?就是因为美国发现自己在APEC中不能起主导作用,它就一定要另搞一套,另起炉灶。如果“一带一路”完全排斥美国,那将使美国不遗余力地打压它,而且由于美国不在其中,它打压起来就没有顾忌,因为它没有利益在里边,所以它打压起来就会无所顾忌、毫不手软。
所以笔者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应该巧妙地把美国纳入进来,应该让美国的投行、美国的投资机构,以及美国的技术,在“一带一路”中发挥作用,完成“一带一路”对美国的捆绑。完成了这个捆绑之后,美国在它下手的时候就会投鼠忌器。
看一看中国和美国打经济仗、打贸易仗,为什么每一次都无疾而终?就是因为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利益互相捆绑得非常紧密,每一次美国要对中国的某一个行业或企业进行制裁或者是惩罚的时候,一定会有美国和我们这个企业绑定在一起的相关的院外集团跑到国会去游说,最后让其胎死腹中。
所以,一定要让美国进入这个利益捆绑。“一带一路”在资金上、技术上,不但不应排斥美国,还要把它拉进来,完成对它的捆绑。由此我们想到,我们甚至也不能排斥日本。不能认为谁不跟我们好,跟我们闹,我就另外搞一套把你甩开,其实这于对方不利,对自己同样不利。你一旦甩开了它,它打你也就无所顾忌,只有当它的利益也在其中的时候,它打你才会有所顾忌,它才会小心翼翼,保护它那一份利益。而如果利益完全捆绑的话,它想摘都摘不清,所以笔者觉得这一点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
“一带一路”牵引中国军队改革
到现在为止,就是对我们国家没有精确的战略定位,国家战略有些模糊。结果,各种所谓的“战略”层出不穷。2014年喊得最响的不是“一带一路”,是什么呢?是中国要成为海洋大国,要推出中国的海洋发展战略。你要什么样的海洋发展战略?有人说要突破三条岛链,走出去,走向太平洋。到太平洋去干什么?我们想过吗?想透了吗?如果没想透,就不宜提出那些远水不解近渴的极度烧钱又不见成果的战略。
我们更需要的是陆军的远征能力
现在提出“一带一路”,我们突然发现,我们更需要的是陆军的远征能力。
那今天我们的陆军究竟如何?中国人关起门来认为中国陆军天下第一。英国人蒙哥马利说,谁要在陆上跟中国的陆军交手,谁就是傻瓜。而美国人由抗美援朝战争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人绝对不能容忍美国大兵的军靴踏到中国的陆地上。这都没问题,中国陆军以它现有的能力保家卫国一点问题都没有。
可是一旦面对“一带一路”,中国陆军担负的任务就不是保家卫国,这就需要你具备在沿途展示陆上远征的能力。因为光是陆上,能够数出来的就有22个国家。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剑到履到。不是去侵略别人,而是要有能力跨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国家利益。
最后一点,就是如何有侧重地发展军事力量的问题。如果我们明确了以“一带”为主攻方向,那就不仅仅是要努力发展海军的问题。海军当然要根据国家的需求去发展,而现在凸现的问题,恰恰是如何加强陆军的远征能力。
中国100多万陆军,保家守土没有问题,跨出国门去作战有没有问题?我们现在陆军的发展方向正确吗?合理吗?当现在全世界都开始放弃重型坦克的时候,我们却还在以刚刚生产出来的重型坦克为荣,这些东西将来准备用在什么地区作战?在整个“一带”这条路上,重型坦克根本没有施展余地。
前苏联的重型坦克在阿富汗让游击队随便敲,为什么?在所有的山沟沟里,你还能往哪走?坦克又不能飞,最后人家拿火箭筒瞄准一辆就是一辆,全部给你干掉。
中国陆军必须飞起来
所以说,陆军的作战能力必须重新提升,就是加强它的远程投送能力和远程打击能力。这方面,笔者觉得我们远远没有认识到,更不可能做到。如果陆军没有能力走出国门,将来在这“一带”上,任何一个国家发生了内乱或战争,需要中国的支援,而且更需要我们出手保护自己在沿途的设施和利益时,陆军能走得出去、派得上用场吗?这是我们今天必须思考的问题。
那么,陆军要怎么办?笔者认为中国陆军必须飞起来,必须实现陆军航空化,这意味着整个中国陆军的一场革命。今天,当我们谈军队编制体制改革的时候,如果你根本不知道国家的战略,也不知道国家的需求,关起门来搞改革,你会改革出一支什么样的军队来?这支军队和国家利益有什么关系?岂能仅仅比照美军的葫芦画自己的瓢?
如果你不从国家利益和需求出发,仅仅比照美军的葫芦画自己的瓢,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应该是怎样一支军队,可是国家不需要这样一支军队,而是需要一支与国家的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军队,那时你怎么办?所以说,不了解国家的需求是什么,不知道国家的利益在哪里,就关起门来搞改革,这将会改出一支什么样的军队?笔者认为,“一带一路”就是国家利益和需求对中国军队改革的一个巨大牵引。国家正是通过“一带一路”的战略设计,确定了对军队的战略需求。
结论:中国必须有一支更强大的陆军,以及一支能与之联合作战、协同行动的海军和空军,一支能够跨出国门远征的陆军、海军和空军,组成在千里万里之外仍然有足够的保障和战斗能力的远征军,我们才可能使“一带一路”真正在安全上获得可靠的保障,从而确保这一宏伟目标的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