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晚,中部非洲“大湖区”小国布隆迪发生军事政变,前布隆迪情报总局(SNR)局长尼永巴尔将军(Godefroid Niyombare)、总参谋长尼永加伯(Prime Niyongabo)和警察总监恩达巴内泽(Vénon Ndabaneze)趁总统恩库伦齐扎(Pierre Nkurunziza)身在国外访问发动政变,宣布放逐总统,成立“民族和解过渡委员会”暂时履行政府职责,直到举行公正大选“还政于民”。
布隆迪是个内陆国,面积仅2.78万平方公里,人口却多达838万多,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贫困国家之一,历史上是比利时领地,并和卢旺达一样,因境内被人为划分为胡图族、图西族而饱受困扰。传统上图西族人少但占据军政商要职,胡图族人多但以务农为主。上世纪末布隆迪、卢旺达同时陷入族际内战,在布隆迪,混战从1993年一直持续到2005年,才在非洲各国斡旋下根据2000年8月28日签署的《阿鲁沙和平协定》成立以恩库伦齐扎为总统、“保卫民主力量” CNDD-FDD为执政党的民族团结政府,根据“协定”和随后通过的布隆迪宪法,布隆迪总统由普选产生,任期5年,连任不超过两届。恩库伦齐扎2010年连选连任,任期本应到今年中止且不得再度参选。
但自去年底、今年初,恩库伦齐扎便通过各种渠道放风,谋求三度参选连任,并打压持异议的反对派、甚至“自己人”。4月26日,反对派组织“公民社会”(SCB)倡导发起反连任街头抗议,提出推迟大选、恩库伦齐扎不得参选等诉求,恩库伦齐扎置若罔闻,于5月5日迫使宪法法院宣布同意其参加定于6月26日举行的大选,导致示威者和警方持续发生暴力冲突,在这种背景下,非盟、东部非洲共同体(EAC)等才在达累斯萨拉姆发起峰会,试图讨论、斡旋布隆迪国内矛盾,避免更多流血,而尼永巴尔等的政变却适时发生了。
尼永巴尔原本是恩库伦齐扎亲信,早在内战期间就是“保卫民主力量”武装的重要首领,恩库伦齐扎上台后,他历任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但2013年恩库伦齐扎为巩固权力将他外放肯尼亚任大使,引发两人关系破裂,去年底他被召回国出任SNR局长,两人关系似有改善,但今年2月他又被突然解职,原因据说是反对总统谋求连任。
尼永巴尔等强力部门“三巨头”无疑经过精心策划,希望借总统外出、公众反总统连任情绪高涨之机突然发难,一举夺权。他们先是通过3家民营电台、电视台发出政变公告,然后派出自己所控制的伞兵11营封锁机场阻止总统返回。
但“三巨头”没想到的是,反总统连任的街头抗议者绝大多数出于对政变的警惕,和他们保持距离,强调“街头示威是反连任不是反政府”,而支持政变的武装只是少数,大多数武装部队保持沉默,亲政府的警察、“总统特别行动大队”和“恩波内拉库尔”(Imbonerakure)民兵牢牢控制国家电台、执政党总部等要点,并反包围了播出政变公告的几家民营传媒。5月14日,“三巨头”陷入慌乱和自相矛盾,尼永加伯公开表示“政变失败”,恩达巴内泽先是否认、继而称“愿意投降,但担心生命安全”,随后“三巨头”竟一起“人间蒸发”。15日凌晨,总统从陆路潜回布隆迪北方城市、自己老家恩戈齐,并从这里率领车队长驱直入,重返首都布琼布拉,进入总统府,“三巨头”随后被搜捕。
政变只是若干政治人物利用布隆迪政治矛盾激化的一次趁火打劫,是布隆迪政治乱局的一个插曲,插曲虽告终,但矛盾依然未解决,SCB等街头抗议者在政变结束后继续反连任示威,而刚刚“死里逃生”的总统此刻已不便再施强力压制,却又不甘心放弃连任,周边国家虽然担心却爱莫能助,这个被称为“非洲之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小国,未来局势仍令人担心。
在中国“一带一路”和非洲经营版图上,布隆迪是重要的“神经末梢”和从陆地联系西非和东非的枢纽,长期以来中国也对该国着意经营,但此次政治危机自发酵起已近半载,矛盾激化至今也有3周,但由于舆论和关注的“盲区”,政变突发时国内许多人竟惊呼“怎么突然政变了”。由于布隆迪国际机场被政变武装封锁,中国驻当地使领馆人员无法撤离,只能在使馆地下室内坚守。
不论和非盟或EAC,中国都有着密切的传统、现实友好合作关系,此次非洲各国调停布隆迪政治危机所在地,则正是中国在东部非洲最亲密伙伴国——坦桑尼亚的经济首都达累斯萨拉姆,不论出于新兴大国的责任、义务,或出于自身利益,中国都理应、也有能力在协助维护“非洲之心”和“一带一路”末梢、枢纽方面,发挥更现实、更有力的作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