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行在“一带一路”上 新闻中心 一带一路门户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产业篇

中国钢铁行在“一带一路”上
一带一路 www.edailu.cn 2015-07-08 来源:一带一路·重庆经济合作中心    点击:7590次



      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以下简称《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随着亚投行筹建工作进入《协定》批准生效和全面做好运营准备的新阶段,业内人士对“一带一路”即将带来多重利好机遇的预期增强,普遍认为亚投行是现有国际多边金融机构的补充,将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力度,有效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今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沿线各国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合作重点,指明了国与国之间“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方向。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钢铁行业同时面临着对内求转型发展、对外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双重挑战。而此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出给钢铁行业未来的发展尤其是“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钢铁行业如何借助“一带一路”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为我国发展增添新动能、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作出更大贡献,值得行业共同思考和实践。
机遇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资料显示,“一带一路”辐射东盟、南亚、西亚、中亚、北非和欧洲的50个多国家,涉及人口约有44亿,占全球总人口的63%。目前,这一区域的经济总量大约21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9%,表明该区域的发展潜力很大。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部分为欠发达国家,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城镇化程度较低,基建需求最为明显。在这些国家中,钢材净进口国占70%以上。如果中国投资“一带一路”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内钢铁无疑会是首选。例如,当前我国正在积极参与泛亚铁路、中欧陆海快线、亚欧铁路、非洲铁路等线路的修建,目前,有意向参与25个国家提出的铁路修建计划,里程合计近15000公里,其中明确提出设计时速超过200公里的高速铁路里程达到7000公里左右。


      据测算,2015年~2019年,“一带一路”核心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额约为3.26万亿美元。仅2015年,就会有5580亿美元(3.5万亿元人民币)投资,将为钢材需求提供巨大空间。

钢铁企业在行动。“一带一路”沿线的部分地区资源丰富,拥有发展钢铁产业必备的原料。随着该地区招商力度加大,将拉动我国钢铁企业“走出去”。进入2015年,河北钢铁集团、宝钢集团八一钢铁集团、酒钢集团、马钢集团、南钢等企业纷纷在境外投资相关项目。


     “中方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同印尼方打造的全球海洋支点’规划高度契合。”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23日应约同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通电话时表示,中方愿同印尼方加强在产能、电力、钢铁、造船、建材、光伏、金融等领域合作。中方对印尼的发展潜力和前景充满信心,愿继续扩大对印尼投资。


      而此前的3月27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印尼经济合作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及双方官员共同见证了“一带一路”战略的“中国-印尼三十大工业合作项目”签署仪式,南钢印尼棉兰钢铁项目被作为重点项目列入其中。


      据了解,南钢印尼钢铁项目由南钢和印尼古龙公司共同投资,计划在印尼棉兰建设一期50万吨(二期100万吨)的长流程钢铁企业,双方于2014年1月份签署合作协议。据悉,该项目总投资额2亿美元,双方各占50%股份,预计3年内达到年产50万吨钢、5年内增至年产100万吨钢的目标。


      3月27日,中国中冶(601618)、马钢集团与瑞士福莱姆公司共同签署了哈萨克斯坦100万吨/年综合钢厂项目合资公司备忘录;甘肃酒钢集团也将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建设生产基地。民营钢铁企业也不甘落后。据德龙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立国介绍,受国内钢材竞争日趋激烈和国际贸易摩擦逐渐增多影响,德龙开始了海外拓展的实践。


      德龙集团是最早在海外上市的民营钢铁企业,也是第一批成功“走出去”的民营企业。目前,德龙在海外主要有4个项目。其中,泰国项目将于今年8月份正式投产,马来西亚项目已经拿到批文,缅甸项目正在论证,美国项目还在进行深入接洽。


      4个海外项目,其中3个布局“一带一路”。这主要是因为东南亚人口众多,但人均钢铁消费量仅有中国的20%;区域内产量不足,需求超过70%依赖进口,并持续增加;建筑用钢需求超过60%,而这正是中国钢铁企业的竞争力所在;劳动力成本远低于中国。


      丁立国认为,最近十余年,东南亚地区都能够保持经济强劲增长,是世界上少数粗钢消费仍在持续快速增长的地区之一;而东南亚本土生产的钢材品质相对较差,企业规模也比较小,对于中国钢铁业而言,有非常大的投资空间。

      “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钢铁生产成本、规模等都较中国落后,因此,我国具有较大的产业优势;同时,“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基础建设投资大,能源、高铁、核电等装备制造会带来大量钢铁需求。例如,6月15日,新兴际华集团与中地海外建设集团在京签订10万吨球墨铸铁管采购大单。据了解,这批球墨铸铁管将应用于埃塞俄比亚到吉布提的跨境输水项目。


      近年来,新兴际华集团在“走出去”上持续发力。新兴铸管股份公司利用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区位优势,立足300万吨钢铁铸管存量产能,完善和优化研发、生产、贸易和营销体系,向中亚、西亚和俄罗斯地区全面辐射,形成沿路一体化、产业一条龙的能源资源合作链条。截至目前,新兴铸管已在哈萨克斯坦铺设球墨铸铁管道150多公里。此外,新兴铸管还根据沙特阿拉伯水务建设需求,正在沙特延布工业城与当地水务技术公司合资建设15万吨离心球墨铸铁管生产线。


      此外,5月份,武钢条材总厂大型分厂顺利完成6500吨出口非洲的首批重轨生产合同,因产品质量优良、比约定期限提前一个月交付,得到客户的肯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认为,“一带一路”的核心是打造能源通道,这必然带动铁路、公路、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能源产业方面,与能源基础设施相关的燃煤、燃气设备出口,工程基建需求将在国际市场放大。在油气管道建设上,我国已经形成西北、西南、东北、海上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包括中俄、中亚天然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海上进口通道。在重大装备“走出去”方面,高铁与核电是当仁不让的主角,钢铁企业可以整合行业资源,采取合资、公私合营等运营方式,为有需求的国家提供工程设计咨询、施工建设、装备供应、运营维护等全方位服务。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河北省民营钢企的一些老板普遍表示,“一带一路”是发展的契机、难得的机遇,但绝大部分企业只是说说而已,原因是自身转型非常痛苦,忧虑多、怕风险,无心力向境外发展。只有极少数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民营钢企,敢于采取合资等适合自己的模式在东南亚、非洲等地投资建厂。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也给国内钢贸商带来不少机遇。一些具有商业敏感性的钢贸商们选择跟随国内大型企业“走出去”,他们把目光投向国外市场,特别是终端市场;积极与当地的相关贸易商、进口商合作,进而转变成稳定的关系。


      7月1日,在上海瑞坤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总经理李忠双正在与客户忙于联系业务,他一边用手机同客户通话,一边在电脑上查看钢材品种规格,足足用了20分钟。事后,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与外商做生意,不同于国内客户,他们对钢材材质要求高,条件也很苛刻。”


      上海市钢贸商会副会长、上海五波钢结构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庆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钢贸企业可以通过与国内的一些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工程建设等合作的方式,承接海外项目,借船出海。


      “国内某企业在国外建造一座钢结构桥梁,需要2万多吨钢材,包括H型钢、角钢、槽钢、钢板,还有部分螺纹钢、线材等建筑钢材,都由我们公司一揽子供货,我们还提供融资服务。今年上半年,国内一家港口机械制造公司在国外接到一个装备制造项目,所需1.8万吨钢材也由我们提供,客户很满意。”任庆平介绍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在海外承接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会越来越多,钢贸企业完全可以与国内终端行业联手,为他们提供一条龙服务。

不过,任庆平表示,钢贸企业要想在“一带一路”中开拓国际市场,就要改变传统的靠低吸高抛、搞分销、赚差价的经营模式,要把服务延伸到国外市场去,研究国际市场,寻找新的增长和需求,力求把服务做细、做精。


      他表示,这可能需要钢贸企业根据用户需要,提供一揽子服务,要具有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甚至能够为用户进行融资服务。条件成熟之后,钢贸商可以跟当地企业一起,共同开发市场,把贸易渠道深化为分销渠道,并通过参股等方式进行投资,从而进一步加强合作。对于比较落后的地区,钢贸商也可以把国内成熟的做法,包括钢贸商自己的营销经验,应用到国外市场上去。


      近年来,1993年成立的济钢的境外控股子公司———马来西亚济钢(马)钢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钢(马)公司)实现了盈利。2014年全年,济钢(马)公司的钢板加工量为14.62万吨,同比增长24.85%。在工业用天然气、水电等费用提高近10%的情况下,该公司仍实现利润总额364.52万马币(约674.36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32%。


      回顾济钢(马)公司的发展历程,不由得想到2006年,时任济钢集团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马来西亚济钢(马)钢板有限公司董事张卫东的一番话:“济钢在马来西亚的投资项目真可谓一波三折,如果不是我们痛下决心,中途更换合作伙伴,说不定至今还在逆境中徘徊。”

张卫东说:“济钢在马来西亚闯荡十几年最深的感受就是,企业要取得长足、健康发展,必须加快本地化步伐,其中最关键的是选好合作伙伴。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半途而废。”


      济钢(马)公司于1996年9月建成投产。不曾想,1997年即发生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引发马来西亚经济萧条。因济钢进入马来西亚时间较早,济钢(马)公司还受到了马来西亚投资政策中的销售比例要求和进口原料的限制,但因公司不能及时、足额获得钢坯进口准许证,使得工厂在一段时间内处于停工待料状态。后由于马来西亚国内市场严重萎缩,需求不足,该公司不能发挥规模生产能力,成本居高不下,1998年10月被迫停产。


      陷入这种境地,当时的合作伙伴也一筹莫展。在这种情况下,济钢开始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并决定在此基础上,通过资产出让或股权转让等方式,实现股份本土化。在新的强有力的合作伙伴的支持下,济钢(马)公司以前遗留的许多问题逐渐得到了解决。2003年,该公司又通过优化股权结构,转让部分股权给当地合作伙伴,使公司从外国公司转换为本地化公司,一些受限问题也随之解决,为之后该公司不断创收做好了铺垫。


      实际上,济钢(马)公司遇到的困难只是国内钢铁企业在海外扩展过程中面临的众多问题的一个缩影。正如丁立国介绍的,德龙在海外拓展过程中也曾遇到一系列问题,如海外单体市场容量小,受国内外冲击明显;环保意识强,对外来企业要求较高;法制不健全,腐败严重,税收体系不完整;钢铁专业人才短缺,引入国内人才成本增加,等等。


      在采访中,一些钢贸公司老总提醒贸易商,“一带一路”是一个中长期战略,贯彻落实有一个过程。钢贸商参与开拓国外市场,要做一番功课,认真、深入、全面地研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状况、法律法规,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进口政策、市场需求和服务方式等。不能贸然行事,跟风操作。


      另外,钢贸商与钢厂之间,钢贸商彼此之间,不能为争夺国外市场搞不正当竞争,相互残杀,而是要共同协作,联手开拓国外市场。同时,要主动应对对外贸易过程中所发生的贸易摩擦。


      近年来,包括美国、欧盟以及东盟各国频频对中国的钢铁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2014年,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97起,涉案金额达104.9亿美元。其中,涉及钢铁和钢铁类产品案件最多,全年累计27起,占贸易摩擦案件总量的27.8%;涉案金额23.2亿美元,占总涉案金额的22.1%。


      这既与中国钢材出口量大幅增长有关,也与中国钢铁企业自身出口不规范相关联。例如,有部分钢材品种负公差出口,严重影响中国钢材出口信誉;部分企业互相“血拼”,压低了产品价格。这就要求我们钢铁企业要在保证钢材质量的基础上,优化出口钢材的结构。一方面,钢铁企业在出口过程中,应确保出口钢材按质按量生产,并做好售后服务;另一方面,钢材出口也要寻求多元化,实现多产品、多地区出口,避免单一品种的集中出口。另外,即便出现了贸易摩擦,我们也要积极面对:在熟悉国际贸易规则的基础上,研究贸易摩擦应诉技巧,组织相关企业开展应对培训、发动行业联合,提升应对各种贸易摩擦的能力。


      随着“一带一路”配套措施的逐步落地,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将更加密切。不管是钢铁产品的直接出口,还是随着机械装备等的间接出口,我们都要汲取经验,尽所能避免贸易争端的发生。


      【专家释疑“一带一路”】

      记者:有观点认为,“一带一路”将带领我国钢铁行业走出当前的困境。您怎么看待“一带一路”对钢铁行业带来的影响?


      全国工商联中小冶金企业商会专家组组长刘勇昌:不要指望“一带一路”拯救钢铁。

“一带一路”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对钢铁行业而言,有助于开拓新的市场,有利于缓解供需矛盾,但这不是解决钢铁行业困境的根本出路。造成钢铁行业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不是外部因素,而在于行业内一些企业长期严重亏损,不顾资产流失,仍然继续生产,其结果是将过剩产能转化为过剩产品,严重打压了钢材价格,导致行业陷入困境,其实质是钢铁行业体制和机制改革滞后。


      因此,钢铁企业为向国际化发展,有充分准备地“走出去”,是战略举措;为摆脱钢铁困境而匆匆“跑出去”,可能会得不偿失。唯有推进企业改革,做好自己的工作,才是钢铁行业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钢铁行业依托“一带一路”“走出去”,从战略上看,确实空间巨大。但是,“无限风光在险峰”。面对异国风情,我们不可能采用“四万亿”时代的“重拳出击”,只能用“太极拳”应对。如果一哄而上,不仅解决不了钢铁行业的现实问题,很可能造成更大的困难。


      我曾粗略了解过“一带一路”沿线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年消耗钢材600万吨左右,并号称自产粗钢300万吨。但从企业结构看,最大的钢厂有两座1000立方米高炉和两座100吨转炉。如果按中国的生产水平衡量,这家钢厂年产钢至少200万吨以上,但其实际年产钢仅80万吨,职工多达15000人。该厂由于连年亏损已资不抵债;其余200多万吨自产钢是由138家小电炉厂生产的,另外还有260多家小轧钢厂。


      如果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或控股改造一个500万吨规模的钢厂,在道理上是大有作为的。但是,该国规定国外企业的股权不能超过25%,这就意味着中国企业不可能参与经营决策。而且,大量富余人员如何处理?还有众多的小电炉厂、小轧钢厂可能面临关停,由此而来的职工如何安置?他们的生活如何保障?这都是难题。


      此外,“走出去”的企业还面临东道国的法律、宗教、习俗、民生等诸多问题,都将直接关系中国钢铁企业“走出去”的成败。如不妥善解决,问题和困难会接踵而来。记者:在您看来,“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走出去”,与此前的“走出去”有什么不同?哪些沿线国家的经济政治环境比较适合资源合作?在“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背景下,钢铁企业要做出哪些调整,才能搭上这条资本运作的船?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助理肖邦国: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走出去”的心态不同。此前“走出去”往往是被动的“走出去”,去国外获得资源,以解决铁矿石价格飞涨所带来的经营压力,对冲成本上涨风险;而此次“走出去”是我国主动“走出去”。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引下,目的性更明确,国际化运作的经验更丰富。二是“走出去”的方式不同。此前“走出去”往往注重资源,现在有多种方式,包括资源开发、建设钢铁项目和钢材出口,比如河钢与德高合作,控制海外营销产业链,扩大出口等。


      综合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矿石资源储量、产量、消费量、进口量和投资指数等相关数据,钢铁行业可重点关注以下国家的铁矿项目: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沙特、哈萨克斯坦、蒙古、印尼、吉尔吉斯斯坦等。


      在“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投行建立的背景下,钢铁行业要“搭上这条船”,首先要借船出海。国家《“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加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能源、资源、装备和工程合作,钢铁企业要密切与下游企业的合作。其次是加强与沿线国家相关企业的合作,一方面获得项目支持、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利用本国企业对投资环境熟悉的优势,减少对外投资的风险。


      记者: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您认为钢铁行业的哪些品种受益较多?


      我的钢铁网资深总监徐向春: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国与国间的合作内涵主要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其中与钢铁业关系最大的是以能源、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为主的互联互通建设,这将产生大量钢铁消费需求。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称,未来10年,中国在“一带一路”上的总投资有望达到1.6万亿美元,由此带来的钢材需求量将超过年均2000万吨。其中,建筑钢材、型材、中厚板等为主要受益品种,但是仅占目前粗钢产量的3%左右,这对于消化钢铁过剩产能有所帮助,但不宜期望过高。


征稿启事 | 摄影活动 | 图文故事 | 免责声明 | 隐私保护 | 服务项目 | 技术合作 | 职业发展 | 理事会 | 关于我们 | 领导小组 |  项目报送备案 | 我要咨询 | 我要投诉

网站名称:一带一路门户网
主办单位: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行政中心:重庆市级机关综合办公大楼26楼(渝中区人民路252号)
全国服务热线:13901152863(北京) 13308315638(重庆)
企业邮箱:edailu@163.com  464067221@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渝ICP备15000646号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备案号: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1484号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备案号:915001123223910402
技术支持:总部城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Copyrights©2014-2024 版权所有:一带一路门户网(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有限公司)



中央机构网站
地方人大网站
相关媒体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