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亟需语言资源的互联互通 新闻中心 一带一路门户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互联互通

“一带一路”亟需语言资源的互联互通
一带一路 www.edailu.cn 2015-12-17 来源:一带一路·重庆经济合作中心    点击:3387次


【摘要】语言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一带一路”语言资源建设应该覆盖沿线国家全部语种,从语言资源的开发、共享与应用三个层面出发,组织实施“一带一路”的语言资源库工程、语言文化博物馆工程和“语言通”工程,更好地服务互联互通、国家安全、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为了全方位构建“一带一路”语言资源建设的系统工程,一要进行战略规划,二要整合现有资源,三要开展跨国合作,四要运用前沿技术。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①。随着“一带一路”国家重大战略的提出,语言的重要功能愈加凸显。“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是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等五大领域的互联互通。“五通”实现的基础是语言互通。语言互通不仅是实现“民心相通”的根本保障,也是服务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支撑。

粗略地算,“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大致包含50多种国家通用语和200多种民族语言。②这些语言大多都是非通用语种。目前我国面向非通用语种的语言资源匮乏,语言教育薄弱(国内大约只能开设20门非通用语种的课程,其中很多语种只有1所高校能够开设),语言人才奇缺,语言服务滞后,远远不能满足“一带一路”语言互通的需要。语言资源特别是非通用语种资源已成为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一带一路”亟需语言资源建设。信息化时代为建设语言资源、实现语言互通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条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国家大数据战略,与此相应,基于大数据与“互联网+”的“一带一路”语言资源的开发、共享与应用成为服务国家战略的迫切要求。  

“一带一路”语言资源建设的目标  

“一带一路”语言资源建设应该覆盖沿线国家全部语种,特别是“关键语言”或“战略语种”。建议国家从“一带一路”语言资源的开发、共享与应用三个层面出发,着力组织和实施“三大工程”,即“一带一路”的“语言资源库”(简称“资源库”)工程、 “语言文化博物馆”(简称“博物馆”)工程和“语言通”③工程,全方位构建“一带一路”语言资源的系统工程。

“资源库”工程致力于收集和开发沿线国家所有语言及与语言相关的资源,针对每种语言分别建立原始语料库、标注语料库、语言知识库、语言教学与研究信息库、语言国情信息库、语言人才信息库、语言文化资源库等,为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化交流、语言智能产品开发以及各类语言产业和社会语言服务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源。

“博物馆”工程致力于展示沿线国家所有语言的基本面貌及使用情况,陈列以语言为载体的富有民族特征或地域特色的各类文化样态,通过虚拟数字博物馆等方式传播中华语言文化,介绍沿线各国语言文化,实现语言资源的共用共享。

“语言通”工程致力于研发多语种多功能的语言智能产品,包括面向各个语种的机器翻译、语言现代教育技术、语言实时监测等高科技产品,重点解决“一带一路”复杂语言环境下的跨语言沟通障碍问题、语言学习自动化问题以及非传统安全威胁问题等,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语言技术服务。  

“一带一路”语言资源建设的使命

  服务互联互通。首先,没有语言互通,互联互通难以实现。实现语言互通最便捷的途径是机器翻译,而机器翻译的最重要基础是建立基于大数据的语言资源库,特别是非通用语种资源库,在此基础上建设“语言通”工程。通过智能化的机器翻译产品,随时随地享受专业翻译服务,迅速打开各国之间的语言屏障,实现互联互通。

其次,互联互通最终要落实在“民心相通”上,这就需要架起各国人民之间的“心灵之桥”。“改革开放37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社会了解和认识中国、中国了解国际社会的需求在持续增加。”④在“资源库”的基础上建设“博物馆”,充分挖掘各国典型的语言文化资源,并采用生动、逼真的现代技术进行展示和演绎,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也讲述世界故事,可以让人们在人类语言文化的互鉴中实现文化共享、心灵互通。

再次,语言教育和语言学习是实现语言互通的基本方式,面向大数据的语言教育技术是语言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资源库”建设可以为现代语言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提升语言学习效果。对于非通用语种的教学和学习来说,语言资源库的作用尤其重要。基于大规模语言资源库的语言现代化教育有望真正提升人的语言能力,培养更多的语言人才,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

最后,“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离不开语言人才,既需要懂得沿线国家语言的中国人才,也需要沿线国家懂得汉语的外国人才。“资源库”能够提供掌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种语言的人才信息,也能够提供沿线各国掌握汉语的人才信息,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信息保障。

服务国家安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多元文化碰撞愈发激烈,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我国边疆一些跨境民族与境外使用相近的语言,常常受到境外敌对势力的影响,语言文化“倒灌”现象严重。语言问题已经从一般问题上升到国家安全问题。世界上很多大国都重视语言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密切关系,美国在“911”之后推出的“关键语言”项目,就将相关语种的资源开发和研究提升到国家安全战略层面。⑤

建设“资源库”和“语言通”工程,实现中外语言特别是非通用“战略语种”的自动翻译,有助于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迅速应对紧急事件,在防范、预警和化解非传统安全威胁过程中,发挥无可替代的情报价值,保障国家安全稳定。

服务文化传承。随着现代化、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大量语言急剧萎缩,依托于语言的许多文化样式濒临灭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源,如果不加以保存,任其衰亡,将是人类无法弥补的损失。在这种形势下,“博物馆”工程的建设迫在眉睫。当前国内外还没有专门的中国语言文化博物馆或世界语言文化博物馆。建议在“资源库”基础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沿线国家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源进行挖掘,特别是对濒于消失的口传文化与书契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存,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语言文化数字博物馆,这对人类语言文化的传承和“民心”的相融互通不无裨益。

服务经济发展。近年来,语言产业伴随着全球化进程迅速发展,已成为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据统计,我国大约有120万人从事语言产业,翻译和本地化业务年产值约120亿元。⑥大力开展“一带一路”语言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和利用“资源库”“博物馆”和“语言通”的经济价值,可以带动各类语言产业和语言经济的发展,为我国以及沿线国家提供更多更好的语言服务,为社会科技进步、经济腾飞助力。

“一带一路”语言资源建设的途径  

“一带一路”语言资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融计算机科学、语言学、心理学、脑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等多学科于一体,不仅需要科技与人文学科间的协同创新,还需要沿线国家以及世界范围的合作建设。其实现途径至少包括四方面:

进行战略规划。“一带一路”语言资源建设工程浩大,需要从国家层面统一组织实施,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战略规划,并给予持久的政策支持和课题投入。以俄罗斯为例,其国防部负责确定国防领域的关键外语语种,在高校储备的外语资源多达145种,涉及9大语系,语种覆盖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基于语言资源的国别与区域等研究也取得很大成果。而我国语种资源储备明显不足,国内高校能开设的课程不超过70个语种,而且语言资源建设大都停留在语言教学阶段,在国别与区域研究等方面相对滞后,难以充分满足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因此,建议国家制定“‘一带一路’语言资源建设规划纲要”,明确语言资源开发的目标和顺序。比如,先确立一批与国家安全和对外经贸联系密切的战略语种(包括阿拉伯语、缅甸语等),或在区域和经济上地位重要的关键语种(包括印尼语、泰国语等),优先开发其语言资源。与此相应,建议在“一带一路”建设基金中设立语言资源建设配套项目资金,组织重大课题,开展分国别、分语种的系列研究和资源开发,提出明确的研发要求和评估标准,从政策和制度上保障语言资源建设的持久推进。

整合现有资源。当前国内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对沿线国家部分语言及语言国情开展过调查研究,积累了一些语料和数据信息,建立了不同用途和规模的语料库或数据库。比如北京语言大学陆续建设了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多国语翻译平行语料库、语言大数据BCC语料库、面向语言信息处理的基础资源库等多种语言资源库。上述不同类型的语言资源库和相关数据分散在不同的研究机构和专家手里,难以共享和利用。建议国家统筹现有的语言资源,将所有与沿线国家语言文化资源有关的项目和成果整合起来,进行二次开发和盘活使用,提升既有资源的利用率。

开展跨国合作。“一带一路”语言资源建设是一项跨国工程,需要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特别是与沿线国家的互利合作,建立共建共享的资源库平台。

首先,可以充分利用来华留学生和汉学家资源。比如,有“小联合国”之称的北京语言大学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1万多人次在此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目前已为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几十万名留学生,与世界上58个国家和地区的321所大学及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其汉语教育几乎涵盖了“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培养了大量国际知名汉学家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校友中包括总统、总理、外长、大使等国际政要和官员。这些人才资源不仅是语言资源建设的内容和对象,而且可以成为语言资源的采集者、建设者和传播者。如果把沿线各个国家的汉学家引进语言资源建设工程,统一部署,分头行动,那么语言资源建设就会立竿见影,事半功倍。

其次,可以充分依托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平台。当前沿线大部分国家都设立了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除了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之外,孔子学院还应该成为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平台。比如,利用孔子学院的教师和学生资源,成立若干语言资源研发机构,采集当地人语言,调查当地语言国情,挖掘具有民族和地域特征的语言文化资源等。再如,依托国家汉办“孔子新汉学计划”和各类“奖学金”项目,资助与语言资源建设有关的课题研究、进修访学、联合科研等。

最后,可以充分发挥中国留学生的作用。沿线很多非通用语种的国家都有中国留学生在学习当地语言和相关专业,这些学生数量不多,比如,也门共和国目前只有几十名中国留学生,这些人可成为国家未来的语言人才。可将这些学生纳入语言资源建设的队伍中,在语言资源采集加工、语言国情调查和研究等方面充分发挥其作用。

运用前沿技术。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一带一路”语言资源建设应该充分运用各种前沿技术手段。比如,可以综合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图形图像技术、声光电展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各种新媒体技术,开发大数据的语言文化资源库和语言资源在线采集及处理服务平台,研发多通道交互语言模型,推送原始语料、标注语料、语言知识、语言文化样态陈列、语言文化体验游戏等多种专题。可以建立“一带一路”语言大数据增值服务机制,开发面向智能手机的“语言通”服务客户端,为沿线国家的各界人士提供语言采集、在线翻译、知识和信息专题、语言学习和评测、语言实时监测等各种语言大数据增值服务,满足“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多种语言需求。  

结  语  

“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是互联互通,互联互通的基础则是语言互通。当前我国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通用语种的语言资源严重匮乏,已成为影响互联互通的突出障碍,迫切需要国家层面组织和开展“一带一路”语言资源建设。“一带一路”语言资源建设应该覆盖沿线国家全部语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从语言资源的开发、共享与应用三个层面出发,组织实施“一带一路”的语言资源库工程、语言文化博物馆工程和“语言通”工程。为此,一要进行战略规划,二要整合现有资源,三要开展跨国合作,四要运用前沿技术,全方位建设“一带一路”语言资源的系统工程,实现服务互联互通、服务国家安全、服务文化传承和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  

注释

【1】引自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时的讲话。

【2】李宇明:《“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人民日报》,2015年9月22日,第7版。

【3】“语言通”一般是指为国内外用户提供沟通服务的即时通讯翻译软件,通过远程服务器数据传送,可以快速将用户输入的话语转换成多种语言文字,功能强大,使用方便,是国际商贸、语言学习、跨国旅游等的辅助交际工具。在本文特指基于语言资源开发出的多功能的语言智能产品,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各种语言服务,其主旨是实现语言互通。

【4】引自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时的讲话。

【5】王建勤:《美国“关键语言”战略与我国国家安全语言战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2期。

【6】姚喜双:《新论:语言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人民日报》,2015年9月15日,第5版。

Language Resources Connectivity: An Urgent Need of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

Nie Dan

Abstract: Language connectivity is the basis for implementing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 The language resources program for developing the Initiative should cover all languages of the participating countries, start from the development, sharing and application of language resources, and help organiz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nguage resources library project, the language and cultural museum project and the "language communication" project, so as to better serve connectivity, national security, cultural heritag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develop the language resources program for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 China needs to make a strategic plan, integrate the existing resources, carry out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and make use of the cutting-edge technology.

Keywords: "One Belt and One Road", language resources, connectivity, language communication

【作者简介】

聂丹,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导、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研究方向为汉语语言学、语言测试、语言规划。主要著作有《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概说》《汉语口语测试任务难度影响因素探究》《问学录——汉语测试与话语分析探究》等。

征稿启事 | 摄影活动 | 图文故事 | 免责声明 | 隐私保护 | 服务项目 | 技术合作 | 职业发展 | 理事会 | 关于我们 | 领导小组 |  项目报送备案 | 我要咨询 | 我要投诉

网站名称:一带一路门户网
主办单位: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行政中心:重庆市级机关综合办公大楼26楼(渝中区人民路252号)
全国服务热线:13901152863(北京) 13308315638(重庆)
企业邮箱:edailu@163.com  464067221@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渝ICP备15000646号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备案号: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1484号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备案号:915001123223910402
技术支持:总部城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Copyrights©2014-2024 版权所有:一带一路门户网(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有限公司)



中央机构网站
地方人大网站
相关媒体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