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兵:中国企业走向中亚市场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新闻中心 一带一路门户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机构观察

陆兵:中国企业走向中亚市场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一带一路 www.edailu.cn 2016-11-29 来源:一带一路·重庆经济合作中心    点击:3992次

陆兵:中国企业走向中亚市场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第一部分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开放程度大大提高,并积极参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WTO近年来多边贸易谈判进程不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等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刺激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美国为主导的TPP、TTIP将中国孤立在外,将会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产生巨大的压力。与此同时,欧日“经济合作协定”谈判也于20133月正式启动,日本积极在中国周边国家推行亲善外交,企图拉拢中国周边的国家尤其是能源丰富的中亚国家。面对不容乐观的外部环境,中国必须更加注重加强同邻边国家的合作,积极走向中亚市场。

2、“向西开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

198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提出当东部反哺西部、东部支援西部条件成熟时,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也应成为经济引擎。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进一步的,2013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提出了中国的“向西开放”战略,“向西开放是中国全方位多渠道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在充分利用我国西部地区的地缘优势、依托东部地区发展成果的基础上,面向西部更大范围内的国际新兴市场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战略。2013 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战略,这是一条横跨中国—中亚—西亚—欧洲这几个重点经济发展区域的经济带,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向西开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战略可以在增强我国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推动西部各国、各新兴市场的稳步发展,得到了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不容置疑的是,在这两大战略中,中亚市场成为了重要并且关键的环节。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国际投资接受国、增长迅猛的对外投资提供国,可见中国举足轻重的国际经济地位,并且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逐步落实和中国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催促着中国企业走向中亚市场,鉴于此,研究中国企业走向中亚市场风险及其防范将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研究提供重要补充。本研究将为国际学术文献提供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对外开展合作的风险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经济实践经验的国际化、理论化做出贡献。

2、现实意义

目前,关于中国企业走向中亚市场风险及其防范的相关研究较少,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完善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尽管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少,但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已有的中国企业投资哈萨克斯坦风险与对策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政府层面看,本课题研究成果可以给中国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从企业层面来看,研究成果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风险防范的对策,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具有比较现实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及对策综述

1、对外投资风险方面

1)关于政治社会风险

黄丽华(2009)认为被并购目标所在国重大政治变革、政治突发事件会对跨国并购产生影响。熊忠(2009)提出由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目标多是资源性并购,因此意识形态成为西方企业和政府考虑的重要因素。张书瑞(2009)提出东道国政策、法律、政局稳定情况和国家间外交关系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投资环境的变化,给投资收益带来不确定性,从而产生政治风险;跨国并购的规模通常较大,容易强化东道国的民族意志,产生排斥情绪,从而引起政界或民间社会团体的反对导致并购成本上升、并购成功率下降、并购后整合难度加大,给跨国并购带来风险;忽视工会组织和强制性的雇员权益保护也会带来风险。韦军亮(2009)对中国企业2003-2006年在73个国家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了考察,得出东道国政治风险对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而近年来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在一些高政治风险国家的迅速增长可能是由于中国企业独特的国际竞争力优势、部分企业的盲目投资,以及东道国战略性自然资源相对丰裕度对本国政治风险的“屏蔽”效应。姜华欣(2013)认为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风险。赵丽娟(2013)提出在非洲、拉美、亚洲等我国企业已进行境外投资的地区均存在政治动乱风险,即东道国参与的任何战争或者在东道国内发生的革命、颠覆、政变、罢工、内乱、破坏和恐怖活动以及地方武装的冲击等事件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施淑蓉(2014)提出政治风险的外部因素是东道国政权的稳定性;文化冲突;宗教及民族主义势力等。内部因素是企业目标与政府的经济发展目标相悖或对民族工业构成潜在威胁;没有协调好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

2)关于法律风险

马昀(2008)认为跨国并购的法律风险贯穿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所有过程,中国企业从事跨国并购将会面临国际法律法规的适应问题,包括中国政府关于海外投资的法律规范、东道国关于外国投资的法律规范,以及国际商务行为需要遵守的法律规范。黄丽华(2009)认为西方国家出于公平竞争的考虑制定的反垄断法案、为应对次贷危机的冲击做出一些政策性的规定会让不熟悉的企业面临法律风险。罗风梅(2009)认为法律环境的复杂性、合作方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文化的多样性与非共容性等因素,使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面临着复杂的法律风险。张书瑞(2009)提出东道国的法律风险主要为针对外资并购主体对该国目标企业持有产权或所有权的法律、反垄断法的条例、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限制和限制海外投资的政策等。并购方企业所在国的法律风险主要是指我国政府对海外投资的态度以及投资审批的程序及外汇的来源等。

3)关于文化风险

黄丽华(2009)认为企业并购后,若文化不能及时融合,就会造成并购双方激烈的文化冲突,导致并购失败。张书瑞(2009)认为跨国整合的过程中势必会造成文化冲突,这种跨文化的冲突主要表现在管理理念、员工激励、协调组织、领导职权和人力资源决策。赵丽娟(2013)提出各国存在着语言上的差异、宗教信仰上的差异、民俗习惯上的差异等文化差异,而文化背后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它是历史的沉淀,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如果海外投资企业不注重文化差异,一意孤行,就会陷入文化差异的泥潭中。施淑蓉(2014)提出文化风险的外部因素是东道国与母国在文化规制、社会习惯、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内部因素是制定的文化管理目标不符合东道国实情;产品与服务不能与东道国的文化价值观相吻合。

4)关于商业风险

马昀(2008)认为如果缺乏长远战略目标、统一的战略协调、可实施的战略性并购、合理的战略布局,就会遭受并购战略风险,它是事前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跨国并购的运作风险和整合风险分别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期和后期所产生的风险。熊忠(2009)认为企业自身治理能力不足、缺乏明确的走出去发展战略、收购前可行性研究不深入、跨国整合能力低都会致使企业并购失败。许慧等人(2009)以TCL和上汽集团的海外投资案例说明并购投资存在经营风险,以中投公司和中国平安公司股权投资案例说明存在决策风险。罗风梅(2009)提出企业一定要保证并购中自身的资金安全。张书瑞(2009)提出战略决策风险包括企业自我竞争力评估风险和目标企业评估风险,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将可能为并购埋下苦果。姜华欣(2013)认为跨国并购企业整合难度大、企业境外经营受多重威胁、具有投资决策、管理和财务等商业风险。赵丽娟(2013)提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企业经营风险,比如市场变动、财务风险、营运风险、人事风险、技术风险、法律诉讼等。徐索菲(2014)提出我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公司治理水平不高,风险控制能力薄弱。多数企业董事会和最高管理层的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责任不明确;在海外投资区域、行业和项目选择过程中存在盲目性、非系统性和短视行为,尚未建立起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信息沟通、业绩评估等方面健全的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缺乏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施淑蓉(2014)提出经营风险的外部因素是东道国经济下滑;缺乏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信息透明度低,与本土竞争对手存在严重的信息鸿沟。内部因素是经营决策失误;公司内部控制不力;组织设计和管理模式不当;生产经营规划脱离东道国的实际情况;薪酬、福利等激励机制出现分歧,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引起职工频繁流动。

5)关于金融风险

戚汝庆(1999)提出企业汇率预测、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战略、企业对市场避险工具的选用是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系统的核心要素。熊忠(2009)认为金融危机引发金融风险,主要包括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业主支付风险。许慧等人(2009)提出因海外金融工具交易而蒙受损失的中国企业非常多,如东航、国航和南航的航油期权,深南电的油价期权等,其中最典型的当推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这主要是由于对衍生工具投资存在认知不足。张书瑞(2009)提出金融风险主要包括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国际货币或资本市场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给并购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徐索菲(2014)提出面对美元走贬人民币升值的趋势,我国境外投资企业在不断进行的美元与人民币的兑换中,因受到美元涨跌、利率调整、汇率扭曲、通货膨胀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突增汇兑风险。施淑蓉(2014)提出外汇风险的外部因素是东道国国际收支恶化;突发通货膨胀;实行外汇管制;经济政策调整。内部因素是跨国采购,跨国销售;远期交割;资产评估。

6)关于其他风险

罗风梅(2009)提出并购之后,能否稳定企业生产和保持正常发展面临着风险。许慧等人(2009)认为由于监管体系不完善存在监管风险,以平安公司投资的比利时富通集团由于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三国政府和法国巴黎银行的介入走上国有化之路的案例说明存在国有化风险。徐索菲(2014)提出在全球生态环境恶化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对来自境外的投资项目加强监管和调控,我国企业境外投资大多属于污染环境的基础产业,生态安全纠纷引发新型投资风险。赵丽娟(2013)提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企业国际化人才矛盾日渐突出,缺少有效的中介力量支持,信息不对称问题等各方面风险。

2、国际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合作风险方面

在国际工程承包的风险方面,赵洁、何伟(1998)、何本贵等人(2009)与侯静等人(2013)都认为国际工程承包存在政治和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工程技术风险。赵洁、何伟(1998)认为还存在着管理风险、责任风险,何本贵等人(2009)认为还存在组织风险。杨毅平(2010)主要分析了金融风险,认为金融风险包括汇率风险、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侯静等人(2013)罗列的比较细化,认为项目外部风险除了有上述的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还有法律风险、社会文化风险、自然环境风险;项目自身风险除了技术风险,还有项目决策风险、合同风险、资金风险、管理风险、其他风险。

在对外劳务合作的风险方面,王承业(2007)与张曦(2009)认为对外劳务合作风险多种多样,操作风险和合同纠纷是发生最多、处理起来较复杂的风险,这两种风险的形成大多与企业经营的内在原因有关,常常成为测量企业经营水平的寒暑表。政治风险、交通风险、职业风险、金融风险和自然灾难等风险是企业经营的外在原因造成的,相对前述两种风险,有些处理起来较为简单。

3、中国企业走出去应对策略方面

在政府层面,王承业(2007)提出政府在规范对外劳务合作时要明确主管协管部门职责,完善齐抓共管合作机制;规范管理做到依法行政,强化行政管理监督机制;发挥行业组织功能作用,建立行业发展自律机制;创高素质劳务品牌, 健全劳务培训考核机制;运用社会商业保险功能,构建风险防范保险机制;用各种手段和信息渠道,构建防范风险预警机制。张曦(2009)提出国家应采取立法与外交策略。许慧(2009)等人提出要加强海外投资的宏观调控与指导。陈菲琼、王旋子(2012)认为资源型海外投资的风险防范,在制度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应主要关注政治敏感问题引起的突发性风险,在制度发展较低的国家应事前充分排评估经济和社会层面的风险及资源风险分散化。姜华欣(2013)提出对政府来说,加强我国各驻外使领馆与企业的信息交流;利用国家外交网络和全球商务网络为国有企业提供对外直接投资的信息平台;运用政府签订的双边、多边经贸协定、投资保护协定。李晓鹏(2014)提出保障山东海外投资要实施多元化战略、增强金融支持、加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加快培育高级管理人才、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完善中介机构建设。李锋(2015)提出完善监管机制,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强政策指引和信息咨询服务;建立健全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积极开展经济外交;积极融入当地,淡化“外资”色彩。

在企业层面,赵洁、何伟(1998)建议国际工程承包人员一定要有风险意识,承包商要多做调查研究,通过各种渠道掌握国内外信息、工程发展动态,找到回避风险措施,以避免和减小风险。另外承包商要认真分析,正确评估自己的抵御能力是否能承担风险,这样才能避免、转移风险。黄丽华(2009)提出中国企业必须保持冷静头脑,对跨国并购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做好充分的准备,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和明确的并购目的,正确对自身进行定位,选择政治、经济稳定自由的国家和合适的企业,充分了解目标国的法律等社会环境,恰当的选择融资方案。罗风梅(2009)认为要充分利用利好政策,采取“本土化”策略,融入海外市场;全面考虑并购成本及自身实力,选择优势产业进行并购;扬长避短,突破差异实现共赢。何本贵等人(2009)提出要增加投标报价、争取合理的合同条款、向分包商转移风险、控制风险损失的对策。许慧(2009)提出积极防范海外投资的环境风险和商业经营风险;充分利用海外投资保险的风险分散功能;建立海外投资安全监控的会计监管体系。张曦(2009)提出企业要提高企业自身经营能力、建立国内企业合作关系、加强对外派劳务人员的职业培训;外派务工人员个体要加强自身维权意识、重视自身技能培训、重视英语学习。杨毅平(2010)提出积极利用外汇市场、利率市场多种金融衍生工具管理金融风险,重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经营战略,不断增强企业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不断适应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从而提高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姜华欣(2013)提出对企业来说,应建立完善重大项目风险评估及严格的评审制度;增加多方案比选内容;对投资项目的实施计划及详细工期计划进行量化风险分析。赵丽娟(2013)认为企业风险防范策略有加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重视文化交流与沟通、加强国际化经营人才的培养。侯静等人(2013)建议将风险管理文化作为重要内容深深植入企业文化当中,使其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用于企业,促使其提升和完善综合能力,从根本上增强风险抵御和风险防范能力。

 

(二)中国企业走向中亚市场风险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1、中国企业走向中亚市场风险方面

Starr (2005)和Wishnick (2010)等人指出,虽然中国在中亚地区的投资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并不是没有风险。中亚五国政局的动荡是中国在中亚投资活动的潜在威胁,在2005年乌兹别克斯坦爆发的“安集延事件”中,中资企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此外,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中亚五国民众普遍担心中国在中亚地区的投资活动会使得自己论为中国的经济附庸,“中国威胁论”在中亚地区颇具市场,中亚五国对于中国的投资行为存在着比较复杂的矛盾心理。王婧(2010)提出中国企业投资到哈萨克斯坦面临四个方面的法律风险,分别是执法不规范、对外经济政策频繁调整;贸易壁垒风险;投资壁垒风险;人力资源壁垒风险。王晓峰、陈建萍(2013),王晓峰、王林彬(2013)提出哈国解决投资争议的现行法律规以单边、双边、区域、多边层次法律规范体系形式存在。中资在哈国面临的投资争议风险主要包括:鼓励与限制并存,各种投资壁垒较多;法规修改频繁,政策多变,连续性和稳定性较差;执法随意性大;政府腐败比较普遍;民族主义倾向增强;利用政府强权干预市场。刘昌龙(2014)提出哈国政策环境、市场环境、行政环境存在不确定性,投资环境的宽松度和自由性已与以前有所不同。哈国不断增强对战略资源和重点行业的控制力,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已不是单纯依靠引进外资,而是更多地表现出 “以我为主”。哈国存在的劳务配额限制、土地购买及租赁限制为投资哈国农业带来风险。

2、中国企业走向中亚市场对策方面

王婧(2010)提出用国际公约或国际惯例、被投资国的法律、当事人选择的法律来解决中国投资哈国发生的争议,解决方式要用外交或政治的方法、仲裁的方法、诉讼的方法。王晓峰、陈建萍(2013)认为面对风险,中国应提前做好准备并积极应对,一是在哈国的中资企业自身所应该注意和准备的事项;二是中国政府在完善与哈国的双边投资条约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国际性投资争议解决机制的利用。王晓峰、王林彬(2013)提出中资企业应熟悉其投资争议解决机制,修改两国投资协定。刘昌龙(2014)提出投资哈国农业要谨慎选择农业投资项目、选择可靠的哈方合作伙伴、充分利用哈萨克斯坦特别经济区优惠政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做好风险防控。

 

(三)文献评述

国内学者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及对策文献综述已经取得了较多成果,投资方面大多数研究成果是从政治社会风险、法律风险、文化风险、商业风险、金融风险和其他风险来研究的;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方面风险种类也比较多,如政治社会风险、金融风险、经济风险等等。而关于中国企业走向中亚市场风险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目前只有部分学者研究中国企业投资哈萨克斯坦风险及对策的文献。中国企业走向中亚市场的机遇与风险并存,研究中国企业走向中亚市风险及对策可以为中国企业开展对中亚的合作提供风险防范的理论依据。所以,研究这个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为了深入研究中国企业走向中亚市场风险及其防范这一问题,本文先分析了中国企业走向中亚市场的现状,在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企业走向中亚市场的风险因素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紧接着,进一步分析中国企业走向中亚市场的机遇和挑战,最后,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企业走向中亚市场的防范对策,以上所述就是本文的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这几种常用方法。首先,在研究文献综述、研究背景、理论意义以及中国企业走向中亚市场风险因素的形成原因相关问题上,采用的是文献研究法;其次,在分析中国企业走向中亚市场的现状过程中,采用的是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再次,在分析中国企业走向中亚市场的机遇和挑战时采用的是文献资料法和定性分析法;最后,本文在写关于中国企业走向中亚市场的防范对策时,采用了经验总结法,上述几种研究方法就是本文写作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四、创新和不足之处

    (一)创新之处

第一,选题存在创新之处。以往对中国走出去的研究多侧重于海外市场,对中国走向中亚市场的研究较少,而且多侧重于中亚国家中经济发展最好的哈萨克斯坦,对中亚地区其他国家却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第二,观点和思想存在创新之处。本课题主要观点和思想是主持人对自己在中亚国家多年经贸实践经验的总结,对风险的分析,以及提出的对策、措施和建议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是以往课题研究很少见的。

(二)不足之处

    受经费所限,未能对中国投资中亚的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工作。

 

第二部分  新疆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对外直接投资是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中最重要的内容,两者往往相伴而生。新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发展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为起步阶段。对外投资主要是一些小规模、贸易型的小企业,项目平均投资额不足5万美元;而境外工程承包方面几乎是空白,仅有一些营业额非常小的国家对外援助项目。

2001年-2008年为发展阶段。对外经济合作步伐加快,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也不断拓宽;境外工程承包领域逐渐涌现出一批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在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周边国家树立了良好的国家和企业形象。

2009年-2014年为快速发展阶段。新疆企业将资源领域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突破口,并充分利用地缘人文优势把中亚地区作为新疆的主要合作对象,截止2014年末,新疆企业累计实际投资29.9亿美元(其中自治区21.5亿美元,兵团8.4亿美元),实现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98.8亿美元。2014年,新疆企业境外直接实际投资5.89亿美元,(其中,地方5.03亿美元,增长30%;兵团0.86亿美元,增长了10倍)同比增长47.3%,在全国排第17位。新疆企业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21.73亿美元(其中,地方15.91亿美元,增长9.9%;兵团5.82亿美元,增长7.4%),同比增长9.2%,在全国排第16位。

 

一、新疆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规模

近年来,新疆对中亚地区的直接投资额在波动中增长。由图一可以看出,2003年至2006年新疆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较少,2003年、2004年、2005年及2006年直接投资额分别仅为1558万美元、1259万美元、5653万美元、1858万美元。2007年新疆对中亚地区的直接投资额大增,为2.54亿美元。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直接投资额有所下降,仅为0.68亿美元,同比下降73%。2009年直接投资总额再度上升达到最大值,为3.25亿美元,同比增长3.8倍。2013年新疆对中亚五国的投资约为9.2745万美元,占到总额的53%。 其中,绝大部分投资针对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对其余中亚三国投资发展明显滞后。

 

二、新疆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国别分布

新疆对外投资国别相对较少,且多集中在周边发展中国家。据自治区商务厅统计,2013年,新疆投资的境外企业主要分布在19个国家,其中亚洲13个国家,设立境外企业110家,占总数的84%,投资额96922万美元,占投资总额的55.4%;新疆境外投资企业主要集中在亚洲且高度集中在中亚五国,新疆企业在亚洲设立的110家企业中有93家在中亚五国,还有一家企业通过卢森堡再投资至哈萨克斯坦,新疆企业在中亚五国的投资额约为92745万美元,占到总额的53%。2014年新疆对美国、澳大利亚、南苏丹、德国、俄罗斯、格鲁吉亚、卢森堡、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伊朗等国家开展了投资,但新疆境外投资企业主要集中在中亚五国,新疆企业在中亚五国的投资额约占到总投资额的 51.2%。从新疆对中亚各国直接投资规模的国别分布来看,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投资最多、大约占中亚五国的50%,其次是对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和乌兹别克斯坦,对土库曼斯坦的投资最少。。

从新疆对中亚各国直接投资企业数量的国别分布来看,根据商务部中国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境外企业( 机构) 统计数据库,截止到2016年1月21号,新疆共有338家境外投资企业。其中投资到哈萨克斯坦的最多,共有162家 ,占 新 疆 境 外 投 资 企 业 总 数 量 的47.9%;吉尔吉斯斯坦有55家,占16.3%;乌兹别克斯坦的境外投资企业有74家,占21.9%;塔吉克斯坦有42家,占12.4%;土库曼斯坦的境外投资企业最少,仅有5家,占1.5%。且新疆在土库曼斯坦的境外投资企业仅有在2009年和2010年设立的,之后再没有新的境外投资企业设立,而新疆在哈、吉、塔、乌的境外投资企业分别自2005年、2004年、2005年、2006年至今几乎每年都有新的企业设立。

 

三、新疆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主体分布

新疆对中亚国家的投资主体共有企业264家,其中拥有1家境外投资企业的境内投资主体有222家,在这其中,仅投资哈萨克斯坦的企业有107家,仅投资吉尔吉斯坦的企业有38家,仅投资塔吉克斯坦的企业有22家,仅投资乌兹别克斯坦的企业有53家,仅投资土库曼斯坦的企业有2家;从表1可以看出,拥有2家境外投资企业的境内投资主体有27家,其中有9家境内投资主体仅投资在哈国,有1家境内投资主体仅投资在吉国,有2家境内投资主体仅投资在塔国,有15家境内投资主体投资分散在两个国家;从表2可以看出,拥有3家境外投资企业的境内投资主体有9家,其中有1家境内投资主体仅投资在塔国,其他8家境内投资主体则分别投资在两个国家;从表3可以看出,拥有4家境外投资企业的境内投资主体有2家,拥有5家境外投资企业的境内投资主体有2家,拥有6家境外投资企业的境内投资主体有1家,拥有9家境外投资企业的境内投资主体有1家,除有1家境内投资主体仅投资在哈国,其他境内投资主体投资均较为分散。综上,89%的境内投资主体选择集中投资在中亚五国中的某一个国家,11%的境内投资主体投资在两个以上的国家。

 

1  拥有2家境外投资企业的境内投资主体(截止到2016.1.21)

境内投资主体

新疆敖北贸易有限公司

2

 

 

 

 

新疆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2

 

 

 

 

新疆广汇石油有限公司

2

 

 

 

 

霍尔果斯盛天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2

 

 

 

 

新疆萨木哈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2

 

 

 

 

新疆科力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2

 

 

 

 

乌鲁木齐旭程元商贸有限公司

2

 

 

 

 

新疆汇商通工贸有限公司

2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雪克皮业有限

2

 

 

 

 

新疆恒久欧亚贸易有限公司

 

2

 

 

 

新疆中泰新丝路农业投资有限公司

 

 

2

 

 

紫金矿业集团西北有限公司

 

 

2

 

 

征稿启事 | 摄影活动 | 图文故事 | 免责声明 | 隐私保护 | 服务项目 | 技术合作 | 职业发展 | 理事会 | 关于我们 | 领导小组 |  项目报送备案 | 我要咨询 | 我要投诉

网站名称:一带一路门户网
主办单位: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行政中心:重庆市级机关综合办公大楼26楼(渝中区人民路252号)
全国服务热线:13901152863(北京) 13308315638(重庆)
企业邮箱:edailu@163.com  464067221@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渝ICP备15000646号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备案号: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1484号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备案号:915001123223910402
技术支持:总部城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Copyrights©2014-2024 版权所有:一带一路门户网(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