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成人民币国际化新动力 初具备国际货币条件 新闻中心 一带一路门户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抢先报

一带一路成人民币国际化新动力 初具备国际货币条件
一带一路 www.edailu.cn 2017-08-02 来源:一带一路·重庆经济合作中心    点击:4170次



    人民币国际化这项任重道远的改革,在过去的五年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以人民币正式被纳入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特别提款权)篮子为标识,人民币从贸易、投融资、储备货币三个维度来衡量,已经初具作为国际货币的基本条件。截至今年6月,全球有超过1900家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排名第六。约有56个境外央行和货币当局在中国境内持有人民币金融资产并纳入其外汇储备。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在经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面临着汇率波动、资本流动的新形势,人民币国际化的改革任重道远,如何推进备受瞩目。刚刚举行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并强调,可以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促进金融双向开放、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肖立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明确了未来金融对外开放的顺序,汇率改革仍然是摆在首位,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同时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征对第一财经记者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对外投资的人民币使用,弥补人民币作为投融资工具的补足,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很大的机会。



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大幅提高

    曹远征对第一财经表示,人民币国际化既有外在推动也有内在需求。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体,各国对人民币具有相当需求。对于中国而言,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金融开放提上议程,这以本币可兑换为标志。在两种力量共同推动下,出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


    肖立晟认为,更长远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一方面是有助于提升国内居民或者投资者的福利,通过使用人民币去海外进行各种支付、交易、储存,国内投资者的便利度以及投资收益都可以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国的金融安全水平。当面临外部冲击或者其他危机的时候,人民币可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尽可能地减少被动的局面。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开始提速,在过去的五年中,取得快速的发展。


    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环球市场部总经理李民宏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在过去五年中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作为一个直接的市场参与者,他最深刻的感受来自于三个方面。


    第一,涉及中国企业的贸易量中,目前已有五分之一采用了人民币来结算,这一比例相对于五年前有了大幅提高。


    第二,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2009年7月启动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之时,香港是唯一的离岸结算中心,如今除了香港、伦敦、新加坡这三大主要结算中心以外,纽约以及欧洲各大城市也开始争取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另一方面,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第二期将落户上海。“这些都为人民币国际化铺平了道路。”李民宏表示。


    第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另外两个重要指标,即其作为投资货币以及储备货币的地位,在过去五年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一年半以前,人民币成功加入SDR(特别提款权)篮子,成为篮子中的五大货币之一,很多海外央行类机构开始配备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与此同时,央行也不断开放中长期投资者进入中国的渠道,比如沪港通、深港通以及上个月刚刚开放的债券通等,加上过去的QFII、RQFII等通道,人民币作为可投资货币的基础设施也基本搭建完成。


    一系列的数据和进展可以直观地体现目前人民币为国际认可的程度。


    今年6月,欧洲央行表示,已将价值5亿欧元的外汇储备从美元转换成了人民币。这是欧洲央行首次投资中国货币,其在声明中称,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地位正在上升。


    在新兴国家,人民币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南非等非洲国家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呈现高速增长,人民币已经成为津巴布韦的法定货币。在柬埔寨、泰国等亚洲国家,中国游客甚至可以不必换汇。在中亚地区,人民币支付金额也实现了翻番的增长。


    随着去年底纽约、莫斯科和迪拜的加入,目前,全球已有23个城市设立了境外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包括香港、新加坡、伦敦、巴黎等,覆盖各大洲。这些城市都在为争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份额摩拳擦掌。去年全年,境外清算行人民币清算量累计约273万亿元。


    据人民银行统计,到去年底,约有56个境外央行和货币当局在中国境内持有人民币金融资产并纳入其外汇储备。另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截至今年6月,全球有超过1900家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


    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去年底,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境内企业达24万家,129个境外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中国境内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3520个,146个境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中国境内开立人民币非居民账户约2.94万个。


    曹远征对记者表示,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道路和其他国家不一样,走的是本币开放进而实现资本项下可兑换,这是中国的新鲜经验,很难用某一个阶段来衡量。不过,按照国际货币的三种功能:贸易融资、投融资工具和储备货币来衡量的话,随着人民币加入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SDR(特别提款权)篮子,这三种功能都开始得到体现,这意味着人民币开始具备国际货币的初步形态。但是想要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还有待时日,逐渐壮大。


初步具备国际货币的条件

    最近五年来人民币国际化最大的进展当数加入SDR。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这意味着人民币储备货币地位获得正式认定,也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


    曹远征表示,这意味着人民币已经具备了国际货币的基本条件。换言之,人民币的利率能够影响整个市场的利率。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元危机爆发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了替代美元,在1969年设立了一种国际储备资产SDR,这实际上是以几个发达国家货币为成分的加权货币,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各占一定比重。根据国际条约,国际收费、罚款、投资、借贷等都可以用SDR来计价和支付,SDR篮子里的货币则是被IMF承认为外汇储备。


    人民币的加入是SDR第一次纳入新成员,人民币也是SDR篮子中唯一一个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人民币加入后,占SDR的权重达到10.92%,排名第三,高于日元的8.33%和英镑的8.09%,但仍然低于美元的41.73%和欧元的30.93%。


    如今人民币也开始作为IMF的官方交易货币使用,可以用于成员国向IMF缴纳份额、还款以及IMF向成员国提供贷款、支付利息等。人民币“入篮”还在国际社会引起了积极的反响,人民币资产在全球市场吸引力明显上升,IMF、BIS(国际清算银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都按照SDR货币篮子的权重增加了人民币资产配置。


    中国央行在最近发布的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一方面是中国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里程碑,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使SDR货币篮子的构成更能代表国际交易的主要货币,增强SDR本身的代表性和吸引力。


    报告认为,人民币入篮促进了企业和个人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增强了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有助于改善外汇市场供求,促进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中国会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开放。


    人民币能有今天的地位实属不易,直到本世纪初,人民币还不能完全自由兑换,人民币的跨境流动受到严格管控。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实施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挽救国内经济,但廉价的美元大量涌入新兴市场,币种错配和期限错配酝酿的巨大风险引起了新兴市场国家的警惕,历史上美元外溢效应曾经在新兴市场引发了拉美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因此,使用本币进行支付结算成为许多国家的共鸣。


    中国虽然从2009年就跃居世界出口第一大国,但是对外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金额只有区区97亿元,同时中国外汇储备高达2.4万亿美元,美元快速贬值使得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窘境。


    2008年12月,中国启动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同时与韩国完成第一个双边本币互换,这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提速。截至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与36家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建立了双边本币互换安排。这些安排有助于缓解贸易融资压力,促进人民币在境外市场的使用。


    根据SWIFT统计,截至2016年12月,人民币市场占有率仍只有1.68%,在全球支付货币中排名第六。


资本账户稳步开放

    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一步是实现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和资本账户的开放。目前,我国已经放开了直接投资,但是为了防控金融风险,防范资金大进大出危害国内金融市场,因此对资本账户开放采取了稳妥渐进的策略。


    早在2002年,中国就启动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试点,允许特定的境外投资者进入国内证券市场。2011年,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机制出台,获批的境外基金公司、投资银行可以以人民币投资国内证券市场。截至去年底,RQFII试点拓展到18个境外国家和地区,177家合格境外机构获得投资额度约5284亿元。


    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扮演了桥头堡的角色,2014年以来,沪港通和深港通试点先后开闸,这是一种点对点的资本项目开放,允许港交所的投资者和沪深交易所的投资者能够进入对方的市场投资股票,目前上证所和伦敦交易所之间的沪伦通机制也在推进之中。


    交易所“走出去”也在迈出步伐,2015年10月,上证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和德意志交易所集团在法兰克福共同成立了中欧国际交易所,将打造离岸人民币资产交易和定价中心,随后又竞购了巴基斯坦证交所部分股权。


    与此同时,债券市场开放开始提速。为了人民币顺利“入篮”,去年,人民银行进一步向境外投资者开放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不设投资额度限制,鼓励中长期投资。人民银行同时允许中国境内的非金融企业和一行三会批准的金融机构在一定额度内自主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


    今年7月3日,“债券通”正式试运行,这是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点对点的开放安排。债券通开启了境外资金和境内债券市场的新通道,并且更符合国际投资者一贯熟悉的国际市场投资规则,对中国的资本项目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里程碑意义。


    有分析指出,中国债券市场规模未来3年将再扩大40万亿至50万亿元,达到百万亿元的体量,每年流入的资金规模则将高达800亿至1000亿美元。在债券通助力下,中国将有望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


    随着人民币加入SDR,国内债券市场日趋成熟,一直不受关注的熊猫债变成了“香饽饽”,熊猫债是境外机构在中国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去年熊猫债累计融资836亿元。同时世界银行和渣打银行先后在国内成功发行总计6亿SDR债券,对于扩大SDR使用、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具有战略意义。


    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去年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合计3.03万亿元,其中股票和债券余额分别为6491亿元和8526亿元。


    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在今年两会期间答记者问时表示,近年以来,人民银行在放松、放宽市场准入、消除有关限制、丰富对冲工具、便利资金的跨境汇入汇出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他认为,我国债券市场开放的潜力还很大。但是开放也不用着急,“得一步步走,走得更加稳健一些。”


“一带一路”成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动力

    肖立晟对第一财经表示,现阶段的人民币国际化仍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主要是中国通过庞大的进出口贸易以及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树立了国际对人民币的信心,但未来信心能否转化为真金白银,转化为其他国家持有人民币的愿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他看来,未来的五年,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在进一步提升人民币便利化使用程度方面努力。努力的方向,一是进一步提升制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建设,加强国内的金融市场改革,也就是继续“把路修好”。另一方面,把能打开的窗口尽量打开,但是要管住的地方还是要严格地管理。也就是在可管理的前提下,推进资本项目开放。


    在今年7月14日至15日于北京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要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积极稳妥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合理安排开放顺序。


    肖立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明确了未来金融对外开放的顺序,汇率改革仍然是摆在首位,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是一个长期的改革,同时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与此同时,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可以结合“一带一路”倡议,构建开放共赢的金融平台,建立完善金融业健康发展机制,进一步促进金融双向开放、人民币国际化。


    SWIFT在7月底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正致力于建立长期的制度环境,以支持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等因素的推动下,人民币有望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扩大使用,并且成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储备货币。



    今年5月14日,在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言称,要积极发挥本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积极使用本国货币有助于有效动员当地储蓄、有利于降低换汇成本、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等等。


    曹远征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人民币作为贸易货币已经能匹配中国的贸易大国地位,但是在跨境投融资方面还属于人民币的弱项。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对外投资的人民币使用,弥补人民币作为投融资工具的不足,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很大的机会。


    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今年3月的工作会议上表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中长期战略,要保持定力,稳步实现目标。一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态势没有变,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驱动力没有变,这是人民币国际化最重要的基础和支柱。二是要做好政策的顶层设计,便利贸易、投资、支付,便利把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在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同时,注重稳步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使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引导好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四是要完善监督和管理手段。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征稿启事 | 摄影活动 | 图文故事 | 免责声明 | 隐私保护 | 服务项目 | 技术合作 | 职业发展 | 理事会 | 关于我们 | 领导小组 |  项目报送备案 | 我要咨询 | 我要投诉

网站名称:一带一路门户网
主办单位: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行政中心:重庆市级机关综合办公大楼26楼(渝中区人民路252号)
全国服务热线:13901152863(北京) 13308315638(重庆)
企业邮箱:edailu@163.com  464067221@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渝ICP备15000646号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备案号: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1484号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备案号:915001123223910402
技术支持:总部城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Copyrights©2014-2024 版权所有:一带一路门户网(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有限公司)



中央机构网站
地方人大网站
相关媒体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