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服务与“一带一路”专家谈 新闻中心 一带一路门户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综合篇

语言服务与“一带一路”专家谈
一带一路 www.edailu.cn 2020-05-18 来源:一带一路·重庆经济合作中心    点击:6692次

 

语言服务与“一带一路”专家谈

 

中国语言服务40人论坛近期特别推送“抗疫网上论坛”系列,邀请业界与学界专家就热点话题展开讨论,观点碰撞,思想交锋,开创语言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举办三期“应急语言服务”专题、两期“后疫情时代语言服务企业危机与转机”专题、一期“语言服务与国家安全”专题、一期“语言服务与‘一带一路’”专题之后,引起更多学界业界专家的关注与兴趣,为“抗疫网上论坛”提供了各自的学术研究与智库观点。

本期邀请到六位专家继续围绕“语言服务与‘一带一路’”展开讨论,涉及国家政策扶持、语言服务联盟、专业人才培养、讲好中国故事、法律语言服务、英语语言服务、语言强国理念等。

一、寻求国家政策扶持,构建语言服务联盟

王铭玉(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形势向世界提出的中国理念和方案,它的核心要素是“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但五通要通畅无阻,必须要“语言互通”,它贯穿于“五通”全线,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要素和前置要素。“一带一路”建设亟待语言发展战略的构建,必须要在五个方面有所作为,可以概括为语言规划是核心,语言服务是保障,语言安全是环境,语言传播是条件,语言话语是主旨。其中,随着世界抗“疫”之战的延伸以及全球经济的新常态,语言服务备受关注。我们要紧抓机遇,跟上国际发展大潮,以语言服务业的兴起来提升国家软实力,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促进对外改革开放伟业的发展。

当今社会,国家语言能力已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语言服务能力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推动语言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语言服务业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据《2019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底,语言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在营企业9734家,语言服务总产值为372.2亿元。客观地讲,由于国内的语言服务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从事语言服务的企业数量众多,服务水平却参差不齐、规模小、语种不全、各自为政,尤其是90%以上的翻译机构和企业,仍停留在完全手工作坊式操作阶段,不仅没有翻译控制工具,也没有完整的翻译品质控制流程。正因如此,我们在与国际同行的竞争中也往往处于劣势。

解决上述问题,两大措施迫在眼前:一是国家政策扶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语言服务众多业态中只有“翻译”刚纳入《国家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其他业态及“语言服务”尚未纳入《国家经济行业分类》,导致行业难以争取到相应的政策扶持,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翻译协会于2013向商务部提交了《语言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政策制订》报告,提出了推动语言服务业发展的9条政策建议,但政策问题目前依然存在。

二是建立“一带一路”国家或区域语言服务联盟。作为一个行业,语言服务业的历史不长,过去语言服务人才都依附于高校和外宣、媒体部门,现在面很广,但高素质的翻译、管理、技术等核心领域人才严重匮乏,规范程度较低,无序竞争严重,国际竞争力较弱。“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给语言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整合队伍、集中发力、融入国际、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建议以“中国翻译研究院”、“北京多语言服务中心”、“北京语言大学国际语言服务研究院”、“上海文化贸易语言服务基地”、“广东国际语言服务中心”、“天津应急语言服务研究院”、“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语言服务研究所”、“中国语言服务40人论坛”等为核心建立全国或区域“语言服务联盟”,打造方便、快捷、规范、高效的语言服务支撑平台,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语言信息服务的软环境,为把中国打造成为以大数据为中心的全球语言集散中心做准备。

二、高校应加强语言资源管理和语言标注专业人才培养

李佐文(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工智能的发展迫切需求海量的语言资源和语料库作支撑。互联网时代,各种媒体上都有体量巨大的非结构化文本数据,报刊、网站、推特,博客等每天都生产出大量的文本的数据。如何将这些文本数据收集组织起来,形成对人工智能和人类语言研究有益的资源,是语言服务行业需要考虑的重要课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语言是一种资源,特别是涵盖世界大部分语言的多语资源。它具有信息价值、教育价值、文化价值,有效开发利用各种语言资源对我国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迫切的现实性。

语言资源建设就是将各个语种的自然文本用统一的格式进行收集、整理、标注、加工成形式化的、计算机可读的语料集合,或综合语言知识库,以满语言服务的各种需要。

建设多语种文本资源库需要考虑的两个问题。一是数据的有效存储和管理。通常,文本数据是非结构化的,与关系数据库不同,它不遵守预定义的数据模型或模式。二是数据的标注与分析。建设多语种文本资源库是为了将来提取有价值,有意义的模型和有规律性的洞见。其中,数据的标注与分析起着关键作用。精细化、场景化、高质量的数据是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需求。近几年,数据标注行业快速发展,从长远来看,增长空间还很大,数据需求将紧随人工智能的大规模落地引来一波爆发式增长。从企业对人才需求来看,熟悉多种语言,熟悉语言学理论,懂数据管理,掌握语言标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缺乏,高校在新文科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应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三、语言助力,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

黄振华(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

       

1.“一带一路”中的中国故事

自2013年9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们一直在努力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

“一带一路”是“倡议”不是“战略”;“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带一路”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路精神;“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包含“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2.了解世界如何看待中国

通过各类媒体,不难发现,西方一些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解读与我们讲述的中国故事却大相径庭。

“一带一路”被认为,是重塑世界秩序、体现中国的中心地位,是中国向沿线国家抛出的金融诱饵(financial carrot)、是地缘政治的工具,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等等。

3.语言是架起中国与世界间的一座桥梁

作为语言工作者,需具备深厚的中外文语言功底,具备两种或多种语言间的转换能力。如,体现丝路精神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分别传递两方面信息,而“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则分别传递一方面信息。在进行中译外时,不能简单地进行对等转换。

作为语言工作者,需对讲述的中国故事有深刻的解读能力。这里的“命运”不是命中注定的“命运、天命”,而且通过努力所展望的“前景、前程”。

语言工作者不是简单的“搬运工”。除中译外、外译中的能力外,还应具备批判思维能力,“是”、“非”辨析能力以及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一些西方国家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那么什么是“马歇尔计划”?“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间的异同是什么?经过比较,你的结论是什么?又如何回应呢?

语言助力,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这需要每位语言工作者多方位的努力。

四、提高法律语言服务质量和人才培养,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

张法连(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研究会会长)

    

在“一带一路”建设和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提高法律语言服务能力是国家语言应急能力建设的题中之义。法律语言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及衡量方式是法律语言应用能力。法律语言与法治思维紧密联系,提升法律语言应用能力是对“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精神的贯彻;法律语言准确严谨、凝练简明、庄重肃穆等特性使其在应急语言服务中不可或缺。

法律语言服务应遵守如下法律语言标准:(1)合法性,要求法律语言服务不得违背规制言论的法律规定。(2)真实准确性,要求法律语言服务须保证语言的真实和准确,避免误导公众,更不可制造、传播谣言。(3)规范性,要求法律语言服务遵守各领域的词法、句法和语篇规范。(4)重视社会效果,强调增强法律语言服务保障信息通畅,指引危机防控,凝聚、温暖人心等社会实效。

人才培养是法律语言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保障。狭义的法律语言服务人才就是法律翻译人才。法律翻译人才是涉外法治专业人才的一种,须达到“精英明法”的培养目标。作为涉外法律服务不可或缺的工作语言,法律英语是法律翻译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关键。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是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须以法律英语人才培养为起点,以法律英语证书(LEC)考试为衡量标准,从培养坚实的法律英语语言基础开始,以英美法为载体,从系统学习法律英语语言走向全面学习英美法及国际法律知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新时代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外语教育要面向国家战略服务,我们应从国家战略高度重视高校增设法律英语专业和语言服务等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法学院系和外语院系应通力合作,努力推进涉外法治专业人才系统化培养,切实促进国家法律语言服务能力建设。

五、英语专业和英语语言服务的机遇

封一函(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人文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官方语言及民族和部族语言的数量占人类语言总数的1/3以上,以英语、阿拉伯语、俄语、中文四大通用语种为首。“一带一路”语言服务首先要突破的障碍是专门外语人才资源的紧缺,而语言相通是实现“五通”所遇到的最基本的现实问题。我注意到国内专家提出了各种应对策略,包括在国内高校增设小语专业和在国外开办更多的学院等。毋庸置疑,“一带一路”仅靠英语等几个通用语言是远远不够的。但问题是我们是否思考过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英语的主流作用,特别是强化英语作为最重要的国际通用语在文化交流层面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沿线国家之间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首先体现在人文领域。除了与个别国家交流存在语言局限性,“一带一路”通过英语进行邦交国之间的文化融通是至关重要的。高校重视多元文化视阈下的英语人才培养和创新教育模式,不仅可以为语言服务业提供高素质人才资源,而且也将极大地提升为“一带一路”提供人文交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英语专业的学科范畴的开放性与“一带一路”的包容性是相一致的。英语专业的发展要恪守基本内涵,但也应该超越陈旧的认知和愿景。新时代“一带一路”的宏大计划首先构架了不同区域、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之间人文交流的桥梁,沿线国家要消除文明隔阂、加强人文对话、营造和谐生态,首先要在科学、教育、文化、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展开广泛合作,英语专业的担当不言而喻。要主动创造可能性,把英语专业自身的机遇转变为“一带一路”语言服务业的机遇。

世界多元文化宝藏在以英语为介质的经典中可见一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和英语语言服务的资源开发的人文意识不容小觑。

六、确立语言强国理念,服务国家核心利益

展明锋(博士,北京语言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教师工作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

     

语言服务与国家安全的联系及互动,既是长期存在的客观事实,又是国家安全研究领域和语言学领域的一个新课题,是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国家综合实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时代产物,是中国在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过程中面临的现实挑战。如何为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提供有效的语言服务保障,这是该话题提出的时代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地更新,语言服务和国家安全的关系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语言服务既然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就应重新审视语言服务相关问题的意义和作用,加强国家安全视角下的语言服务研究,强化国家发展对于语言服务的安全诉求,强化语言服务之于国家的安全保障。特别是当今处在全球化时代,从服务国家发展需求的角度而言,应确立语言强国的理念,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语言服务保障就应该跟进到哪里。

从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看,语言服务对国家安全所发挥的影响是基础性、潜在性和长远性的,我国面临很多重大语言服务需求问题,亟须进行战略谋划和具体应对。无论语言的工具功能、交际功能、信息功能,还是其认同功能、经济功能、科技功能等,都在国家安全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安全视域内研究语言服务问题,要求我们具备战略思维,把语言服务放在国家层面来规划,正确认识语言服务与国家安全的内在关联,践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使命。

征稿启事 | 摄影活动 | 图文故事 | 免责声明 | 隐私保护 | 服务项目 | 技术合作 | 职业发展 | 理事会 | 关于我们 | 领导小组 |  项目报送备案 | 我要咨询 | 我要投诉

网站名称:一带一路门户网
主办单位: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行政中心:重庆市级机关综合办公大楼26楼(渝中区人民路252号)
全国服务热线:13901152863(北京) 13308315638(重庆)
企业邮箱:edailu@163.com  464067221@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渝ICP备15000646号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备案号: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1484号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备案号:915001123223910402
技术支持:总部城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Copyrights©2014-2024 版权所有:一带一路门户网(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有限公司)



中央机构网站
地方人大网站
相关媒体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