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3日,中国驻沙特大使李成文在全球发行的阿拉伯文报纸《中东报》发表署名文章《共建“一带一路”》,全文如下:
沙特王储、副首相兼国防大臣萨勒曼于2014年3月13至16日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中沙双方均表示要继续在各领域提升两国战略性友好关系。此访一项重要议题就是探讨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沙方对中方这一倡议表示赞赏,愿就此保持沟通以实现互惠互利。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提出的倡议,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特别是向西开放的重大举措。“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中国至西亚并通往欧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经东南亚延伸至印度洋、阿拉伯海和海湾地区,是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普惠经济带,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区域合作的时代潮流。“一带一路”将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等次区域连接起来,有利于各区域间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建立和健全亚欧大陆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使泛亚和亚欧区域合作迈上一个新台阶;也有利于亚欧国家挖掘域内和本国内需潜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经济实现转型升级。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自身发展和对外合作的要求。“一带一路”涵盖中国中西部和沿海省区市,紧扣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对外开放战略,扩大和加快内陆沿边开放,助推中国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建设也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亮点,推动中国与亚欧国家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和主轴,以人文交流为重要支撑,坚持不干涉地区国家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和势力范围。它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的地区和国别范围也是开放的,古代陆、海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欢迎其他国家参与进来。
“一带一路”的主要内容是“五通”,突出务实合作与项目合作,将给有关国家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一)“政策沟通”。各国可就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进行充分交流,本着求同存异原则,实现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机对接,协商制定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
(二)“道路联通”。中国与有关国家需要积极探讨完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及亚欧非之间的交通运输网络,切实解决不联不通、联而不通、通而不畅等问题。
(三)“贸易畅通”。探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问题并做出适当安排,消除贸易和投资壁垒,提高区域经济循环速度和质量,让沿线各国在贸易投资领域的潜力充分释放,做大合作蛋糕。
(四)“货币流通”。推广本币结算和货币交换,加强双多边金融合作,建设区域开放性金融机构,降低交易成本,通过区域安排增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提高地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五)“民心相通”。中国与有关国家需要夯实国家关系的民间基础,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加强各国人民特别是基层民众的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的大合作。在此进程中,中国将坚持正确的义利观,道义为先、义利并举,真心实意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
阿拉伯国家位于“一带一路”的西端交汇地带,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天然和重要合作伙伴。中阿就此开展合作,有助于实现双方资源禀赋、资金优势、市场潜力的有效对接,促进资源要素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也将带动阿拉伯国家经济与东亚、东南亚经济更加紧密地结合。
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中阿双方可通过双边渠道,并充分借助中阿合作论坛平台,重点推进贸易、投资、铁路、公路、港口、民航、电信、能源、航天、人文等领域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建立自贸区也有助于“一带一路”建设。上月初,海湾合作委员会外长理事会同意重启对外自贸区谈判,为此注入了新的动力。我们希望中国同海合会国家自贸区谈判早日取得积极成果。
萨勒曼王储访华取得圆满成功,双方有许多想法和规划需要付诸实施,包括中海自贸区和“一带一路”构想。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将把沿线区域和海域营造成和平、友谊、繁荣之地,为地区人民带来巨大福祉。